当地时间4月24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其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2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74%。
消息面,美联储近日“变脸”,从对降息三缄其口转为释放宽松信号。24日美股早盘,美联储理事沃勒声称,如果关税导致就业岗位流失,他将支持降息。
这一转变看似是给资本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但背后实则暗藏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深切焦虑。
就业警报或拉响
近期,美国不少汽车制造商正卷入裁员风波。
当地时间4月21日,沃尔沃宣布将裁减弗吉尼亚州都柏林工厂250至350个岗位,这只是其在美国业务裁员550至800人计划的一部分,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的工厂同样受到影响。此外,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之一的斯泰兰蒂斯本月也已裁员900人。
背后的原因或在于,关税导致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成本激增,汽车企业的订单大幅下滑,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导致部分企业不得不裁员以应对危机。
汽车行业仅是冰山一角。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发动的新一轮关税,非但未能重振制造业,反而可能加速其衰退进程。“让制造业回家”的承诺,或只是白宫的一厢情愿。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释放降息预期的核心逻辑,则是通过宽松政策缓解企业压力,避免就业市场进一步恶化。
制造业回流面临“水土不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制造业回流美国也将面临很多现实的尴尬。
首先,美国制造业工人的时薪是中国、东南亚的数倍。有专家指出,美国不仅工资高,还面临熟练工人短缺的问题。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主曾抱怨:“招一名焊工要等上几个月,工资开得再高也难找到人。”
此外,即便高端制造业回流,企业也更倾向于用机器人而非人力。管清友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大量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难以达到预期的增加就业的效果。可见,政客的承诺实则很难落地。
最后——
美联储若降息或许能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但无法抵消关税导致的成本攀升,更难以逆转制造业的结构性困境。目前制造业是全球分工的结果,试图用一纸政策让制造业“逆流”,无异于让鱼离开水生存。
美联储的态度,折射出美国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未来走向扑朔迷离。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