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政府挥舞“对等关税”的大棒,引发全球经济格局的动荡。有部分观点认为,这可能保护美国本国产业,促进制造业的回流,推动其产业链重构。
对此,不少机构纷纷发表观点——
华安证券指出,“对等关税”税率整体呈现亚洲>欧盟>北美的特点,这可能对当下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关键原料和中间品再加工、组装后出口美国的贸易模式形成冲击,吸引更多制造业向北美区域特别是美国回流。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短期来看,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加征关税超出预期,或进一步加大美国经济的滞胀压力,加大其经济衰退的风险,后续制造业回流充满不确定性。
对此,法国兴业银行美国股票策略主管认为,消费者信心受到了打击,这将是企业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将供应链回流的一个因素。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亦表示,关税是供应链回流的“积极催化剂”,但预计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量项目回流美国的情况。目前看到的是一些小型、快速周转的投资,可能会使产量提高约2%。
不过,也有很多机构持有不同观点——
有专家指出,制造业迁徙远比美国政客的承诺复杂,所谓关税促进制造业回流的论调恐怕是“痴人说梦”。
一方面,制造业的复苏需要对美国劳动力培训进行大量投资,整个供应链的重构相当于生态系统的重构,这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另外,美国的高人均GDP以及高劳动力成本,决定了它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在此背景之下,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或难以逆转,中长期来看,特朗普政策或将归于失败。
一位美国关税分析师表示,过去十几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边下行,这是重新分工结果,并非政客能改变。从PMI和价格数据看,美国制造业除价格和库存高外,其他方面疲软,存在风险点,美国制造业回流有很大挑战,美国整体有更大衰退可能性。
从过往历史案例来看,上述观点似乎能找到不少佐证。
比如在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关税实施后,美国国内钢铁价格上涨。当年美国钢铁行业盈利颇丰,相关就业岗位增长。
然而,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是,钢铁价格的上涨,导致汽车、机械、建筑等行业的成本上升,下游面临沉重压力。统计显示,2018年关税导致美国下游制造业损失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当时有美媒“一针见血”的指出:特朗普征收钢铁关税,保护了钢铁制造商雇佣的14万工人,但也惩罚了以钢铁为原料的各行业中的650万人。
历史经验表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或并不能促进制造业回流,甚至将反噬自身。
而反观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得益于常年持续的技术投资与劳动力技能升级,以及大量的工程师红利,其壁垒则难以撼动。
英国广播公司在近期文章中指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工厂能够以低成本大量生产高端技术产品,尽管关税确实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无法轻易撼动中国制造业的超级大国地位,因为在世界其他地区很难找到中国产品的替代品。
文章还提到,近年来中国向先进制造业迈出步伐,从生产服装和鞋子转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领域,这给了中国应对关税壁垒时的“先发优势”。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亦表示,关税虽然会对中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中国需要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但关税无法轻易动摇中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此前也提到,在我们有生之年,美国将无法在制造业领域同中国竞争。
他表示,中国会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来生产产品。中国的制造业产量约占世界的33%,这比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还要多。他们的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还会把芯片应用到制造业里。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