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金融市场巨震,全球主要股指齐跌。A股及港股市场于4月7日亦遭遇“黑色星期一”。
截至收盘,沪指跌7.34%,恒生指数跌13.22%,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达17.16%。
在如此“惨烈”的市场中,一只市值不足2亿港元的冷门股却逆势大涨。截至收盘,益美国际控股(01870.HK)涨幅为18.26%,盘中一度涨超36%。
在全球股市暴跌的背景下,主营传统建筑吊船和售电业务的益美国际却逆势大涨逾18%,这一反常表现引发市场质疑。分析人士指出,其业务结构与抗风险能力难以解释股价的独立性走势,背后可能存在流动性或资金操控因素。
港股市场“庄股”横行,一些“庄股”股价走势往往与大盘相反而行。一般来说,“庄股”具备有以下特征:
1)股价走势异常或异常交易,如长期横盘后突然巨量拉升,与大盘或行业走势完全脱节;
2)股权高度集中,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70%;
3)基本面薄弱但估值高,主营业务模糊,频繁变更业务方向。
益美国际这家企业,有不少方面与“庄股”的特性相吻合。
在股价表现上,益美国际并非首次出现大幅波动。除了4月7日的异常表现外,3月5日下午13时45分左右,其股价突然暴跌,当日跌幅高达89.24%,几乎将此前四年的涨幅全部抹去。
此外,于2019年12月31日当天,公司股价亦遭遇滑铁卢,收跌73.31%。
而2021年下半年,益美国际的股价曾一路飙升,累计涨幅超过8倍。然而,公司当年的经营业绩却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股价的上涨似乎缺乏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平时,益美国际的股票交易额通常较低,一般日交易额不超过100万港元。但在股价大幅波动时,交易量却会突然放大。对于一家市值不足2亿港元的小盘股公司来说,这种交易模式显得颇为神秘,让人难以捉摸。
股权集中度方面,益美国际股权并不算高度集中。Wind资料显示,2024年6月底,公司控股股东林漳持股29.03%,第二大股东关锦添持股8.89%,前五大股东累计持股53.52%。
值得一提的是,在益美国际股价3月5日暴跌当天,林漳出售了手中大部分股票。根据披露易数据,林漳于3月5日在场内以每股0.15港元的平均价出售了益美国际高达1.4337亿股。由此计算,其当日累计套现2150.55万港元。此次交易后,林漳退出了益美国际控股股东之列,持股比例由29.86%骤降至6.89%。
林漳为何选择在益美国际股价暴跌至谷底时大量抛售股票?是因触发了质押平仓线,还是另有隐情?目前还不得而知。
根据港交所资料,益美国际股东于3月7日及10日分别将股票转入富途证券国际香港及转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转仓市值分别为2479.89万港元及1077.53万港元,占比分别为26.85%及11.36%。至于为何有此举动,益美国际并未披露原因。
根据近日披露的业绩报,益美国际的盈利能力惨不忍睹。于2024年,公司实现收益2.01亿港元,同比增长4.3%;年内溢利427.5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77.05%。
益美国际表示,纯利下降主要由于永久吊船业务分部的利润率大幅下降,以及集团因发展绿色电力能源业务而增加行政开支所致。
近年来,益美国际频繁调整业务方向。2022年,公司终止了外墙工程业务,转而进军新能源发电及储能系统领域,并于2023年启动了电力交易业务。2024年4月,公司又成立了一家技术型附属公司,其称专注于将AI技术应用于新能源电力领域。
目前,公司的两大核心业务为永久吊船业务和绿色电力能源业务。
近年来,永久吊船业务在行业挑战下增长乏力,对公司利润表现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发电业务规模较小,对整体业绩的拉动作用有限。因此,益美国际若想重回增长轨道,仍需面对诸多挑战。
在3月5日股价暴跌之前,益美国际的估值一直居高不下。据Wind数据显示,近三年其市盈率(TTM)中位数高达66.13倍。相比之下,其所处的楼宇建造行业当前市盈率(TTM)仅为32.1倍(富途牛牛数据),而益美国际的市盈率(TTM)仍超过40倍,估值水平明显偏高。
小结
从传统吊船业务到新能源、AI的跨界转型,益美国际的探索充满不确定性。在控股股东大幅减持、业绩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其高估值与股价剧烈波动的背离,仍需投资者谨慎看待。
未来,益美国际能否通过业务调整扭转颓势,或许取决于其新兴业务的真实造血能力,而非概念炒作。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