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年后的港股市场风云突变,迎来了一波牛市行情,引发全球投资者瞩目。如今2025年已经走过四分之一,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港股市场的真实表现究竟如何?
另外,在港股二级市场走强的同时,一度疲软的IPO市场也迎来大幅回暖,并在2025年首季取得佳绩,获得了机构的继续看好。
首季恒科表现亮眼,这些个股大涨
从指数表现来看,2025年一季度,恒生指数累涨逾15%,另外由于科技资产迎来价值重估,恒生科技指数更是飙升近21%,恒指和恒科的表现领跑全球主要股市。
而汇聚美股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反而是全球主要股指中走势较差的,一季度累跌近11%。
从板块表现来看,一季度,珠宝钟表概念走势最强,这主要是因为老铺黄金(06181.HK)持续飙涨,频创新高;玩具及消闲用品涨幅位居前列,板块内的泡泡玛特(09992.HK)、布鲁可(00325.HK)表现不俗;半导体涨势强劲,作为科技概念代表之一的中芯国际(00981.HK)获得资金热捧,首季大涨;生物技术也大幅走强,百济神州(06160.HK)、药明生物(02269.HK)走势亮眼。
此外,包含了阿里巴巴(09988.HK)、美团(03690.HK)在内的线上零售商也迎来大涨,汽车概念、电讯设备概念、数码解决方案与服务等板块涨幅较大。
而在另一边,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多元化零售商、重型基建、鞋类等板块一季度的跌幅居前。
从大市值个股的表现来看,一季度走势最为强劲的当属阿里巴巴、小米集团(01810.HK)、比亚迪股份(01211.HK),此外腾讯控股(00700.HK)、汇丰控股(00005.HK)、中国银行(03988.HK)等股也都普遍上涨。
不过,这些大市值的龙头股中,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中国神华(01088.HK)、携程集团(09961.HK)、中信证券(06030.HK)、海尔智家(06690.HK)等个股在一季度遭遇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市场在2025年首季取得亮眼“成绩”,消息面上有DeepSeek横空出世的宏大叙事助力,资金面上则得益于内外资金的蜂拥而入,尤其是南向资金的疯狂买入更是大幅助推了行情的上行,如下图所示一季度南向资金整体呈现出持续、大幅流入状态。
Wind数据还显示,2025年一季度,南向资金最为青睐的主要是科技股和银行股,买入较多的港股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国银行等。
而有了内外资金的流入,今年首季,港股市场的交投明显更加火爆,成交量出现了显著增加。
IPO市场大热,“A+H”渐成潮流
在二级市场持续火热的大背景下,港股IPO市场延续了2024年下半年的强劲势头,在2025年一季度取得了优异表现。
根据毕马威的数据,2025年首季,全球上市宗数为283宗,筹募资金282亿美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募资额上升了4%,上市宗数持平。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在募资额方面领先全球,占全球IPO募资总额约30%。东京股票交易所因完成2025年迄今为止最大的IPO而排名第三。香港股票交易所则位居第四。
具体而言,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市场完成了15宗IPO,募资额达177亿港元,高于去年同期接近三倍,创下自2021年以来第一季度的新高。
而今年一季港股IPO市场募资额大幅增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上市宗数增加25%;其二,首季有六宗IPO的募资额超过了10亿港元,推动平均交易规模增长了193%,包括蜜雪集团(02097.HK)、赤峰黄金(06693.HK)、南山铝业国际(02610.HK)、古茗、布鲁可(00325.HK)和宜宾银行(02596.HK)。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首季上市的一些新股表现不俗,脑动极光-B(06681.HK)上市以来累涨逾120%,古茗(01364.HK)上市以来累涨近90%,布鲁可、蜜雪集团的股价也有上佳表现。
与此同时,IPO申请数量亦迎来大幅增长,根据毕马威的数据,目前申请宗数已增至120家企业,较2024年年底86家有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今年一季度有51家企业首次提交申请,而上季度仅有24家。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港股IPO市场出现了一股新潮流——A股行业龙头纷纷赴港,布局“A+H”模式。
据悉,今年一季度首次提交申请的企业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A股的上市公司。
而且就在最近,港交所就有关优化IPO定价流程及公开市场的相关监管框架进行检讨,建议措施旨在为公司在资本管理结构和增强流动性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性,特别是针对通过“A+H”上市模式的企业。
高盛亚洲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指出,行业龙头企业的出海浪潮仍在继续,“A+H”股上市也会成为很多行业龙头企业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关键选择。
王亚军认为,2025年中国香港新股市场募资规模有望达到200亿至250亿美元,整体中国离岸发行市场,包括IPO、新股增发、旧股减持及可转债,估计全年规模至少达500亿至600亿美元。
投资者热情不减,港股仍值得期待?
关于未来,3月31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透露,国际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态度正变得积极。
陈茂波表示,近期港股交易量的回升、外资机构在港业务的扩展,以及家族办公室数量的增加,均显示出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
而银河证券研究人员近期在文章中指出,中长期来看,港股市场配置价值较高的三大主线分别是:第一,在国内扩内需、稳消费等政策刺激下,消费行业业绩有望继续改善,从而促进当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中低水平的消费股上涨。第二,科技政策支持与产业趋势将迎来共振,相关公司业绩改善预期较强,科技板块有望持续上涨。第三,港股高股息策略仍具备吸引力,尤其是积极进行市值管理的央企高股息标的。同时,高股息标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的回报,是较好的避险资产。
平安证券研究人员则在日前表示,当前中国科技资产重估主线持续,两会政策定调积极且聚焦需求侧,为中国资产重估扩散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在此背景下,排队赴港上市企业数量激增且不乏A股行业头部企业,科技、出海优势行业为主力军,这一趋势将为港股提供更多优质标的,并提升市场“含科量”。
平安证券研究人员认为,当前港股仍处于较好的战略配置区间,尤其科技资产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AI、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机遇值得关注,政策支持的内需消费领域优质资产也具备结构性机会。从中长期看,赴港融资提升企业研发投入以及扩展海外市场,若使得港股业绩预期逐步兑现,则有望继续支撑市场上行。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