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液晶面板制造商视源股份(002841.SZ)正考虑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
知情人士指,视源股份已邀请银行参与可能的股票出售,但有关潜在上市的规模和时间等细节仍在讨论中。
A股上市8年,分红比融资还多
视源股份成立于2005年,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和交互智能平板等显控产品的设计、研发与销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家电领域、 教育信息化领域、企业服务领域等。
公司于2017年在A股主板上市,IPO募资额约7.72亿元,并在2019年及2022年通过发行可转债和定增合计再融资约29.37亿元。公司目前总市值约286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约38.56亿元,累计回购约5.63亿元。
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收约224.57亿元,同比增长11.32%;归母净利润约9.72亿元,同比下降29.07%。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账上现金约37亿元,短期借款余额约30亿元。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实际控制人(6位一致行动人士)包括黄正聪、王毅然、孙永辉、于伟、周开琪、尤天远,分别持股11.15%、10.90%、10.82%、5.31%、4.98%、3.92%,合计持股约47.08%。
超30家A股公司赴港,先A后H平均发15%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目前已有约31家A股公司拟赴港实现A+H上市,合计总市值达3.5万亿港元,其中14家已在港交所递表,13家已发布公告官宣筹备上市。
从已上市的先A后H公司看,2015年以来A+H公司的H股平均发行折价率约33%~35%,平均发行比例约14%~15%,与目前港交所的规定(A+H股发行人须于香港上市的H股发行比例至少为15%,个别可接纳小于15%)相对应。
而去年底港交所刊发的《有关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的建议》中,将A+H发行人的最低发行比例下调至10%,或相关H股于上市时有至少为30亿港元的预期市值。
这意味着,原本A股公司以超过100亿港元市值发行时,发行比例由15%降至10%,即最低发行规模也从15亿港元降至10亿港元;以超过500亿市值发行时,原本至少要发75亿港元,未来最低可只发30亿港元,即发行比例不到6%。
文章来源:活报告公众号
去年上市的顺丰控股(6936.HK/002352.SZ),在原有规则下虽然可以只发3.4%,但却是“个别情况”,需要与交易所等相关机构进行磋商,申请豁免。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顺丰控股从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到正式挂牌上市用时464天。
但在新规则下,大市值A股公司直接走这一套流程,就可以控制发行规模不至于过大,避免过多地稀释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也避免在发行过程中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此外,对目前排队中的3.5万亿A+H公司来说,也能缩小募资额,避免给市场带来太大承接压力。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