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美东时间),美股市场的科技股表现不佳。其中,英伟达(NVDA.US)延续跌势,下挫3.09%,博通(AVGO.US)跌近5%,腾讯控股(TCEHY.US)跌近8%,阿里巴巴(BABA.US)跌逾10%,微软(MSFT.US)、亚马逊(AMZN.US)、台积电(TSM.US)等多股也遭遇下跌。
科技股的普跌也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及担忧。
大型科技股有调整需求
从市场因素来看,近两年,美国的一票科技巨头在ChatGPT问世后迎来狂飙猛涨,走出了一波大牛市,积累了大量获利盘,本身就有调整、消化的需求。
而中国的科技企业DeepSeek推出的大模型DeepSeek-R1又给了英伟达等科技企业一击重击,一度诱发多家美国科技企业的股价集体暴跌。
与此同时,DeepSeek-R1的出现还开启了中国科技股的牛市之路,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股价在近期迎来大幅上涨,其中阿里巴巴的美股在1月14日至2月21日期间飙升逾78%,走势相当强劲,同样有着调整、消化的需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大型科技企业的股价走势出现一些滞涨的迹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I总龙头”英伟达的股价在高位来回震荡,而中国大型科技企业的股价在短期大涨后也迎来了调整时刻。
这也导致不少美股市场的投资者担心大型科技股会见顶,并带动美股市场下行。
“算力怀疑论”冲击市场
在市场因素之外,科技股的大跌还有消息面的刺激。而说起消息面的刺激,其根本原因还是大模型DeepSeek-R1引发的“算力怀疑论”。
据了解,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四家公司2025年的资本支出总额合计超过3000亿美元。例如,亚马逊计划2025年投资1000亿美元。
然而,DeepSeek以极低的成本构建了一个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模型,并且无需使用尖端芯片。这让人质疑投入AI行业的数千亿美元资本支出的实际效用。
“算力怀疑论”一直存在,而在近日微软的一则消息则加深了这方面的担忧。
上周五(美东时间),道明银行旗下投行和金融服务机构TD Cowen发布“渠道调查”研报称,微软已经取消了在美国“数百兆瓦”容量的数据中心租约,同时也已经停止转化所谓的资格证明,这些协议通常会成为正式租约。
消息一出,瞬间引发了市场热议,有一些投资者怀疑微软可能正处于数据中心“供应过剩”的状态。
面对市场质疑,微软迅速做出回应。公司发言人在周一(美东时间)通过电子邮件声明:“我们本财年投资超过8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仍在按计划进行,我们将继续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以满足客户需求。”
尽管重申投资承诺,微软也承认可能会进行策略性调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微软的这番表态对投资者的安抚效果只能说比较一般,微软在最近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1.9%、1.03%。
科技股是否见顶引争论
此外,中信证券在2月24日的文章中称,2月美国服务业PMI、消费者信心等宏观数据的意外走弱再次触发美股科技板块的明显调整。
不过,中信证券指出,但市场整体叙事和过去两年并无明显差异,即基于任何短期可见的宏观数据不断进行线性外推。特朗普政府系列政策的不确定性料将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持续压制,建议结构上坚持high quality、规避主题行情,方向上继续聚焦软件需求复苏+AI算力两条高景气主线,并把握半导体硬件部分板块(存储、模拟芯片、IT硬件等)周期性复苏机会,市场短期任何明显的调整均是理想的建仓机会。
高盛近期的报告称,截至2月21日的两周内,对冲基金以六个月来最快的速度撤出美国科技和媒体类股票。
信安环球投资的策略师Christian Floro称,随着过去两年美股市场都录得两位数百分比的回报,加上目前极其昂贵的估值,投资者正越来越担心美股是否已经见顶。
Floro表示:“牛市并不单纯因为持续时间长了就会消亡,历史表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会在决定市场状况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自1995年以来,大多数市场下跌超10%的情况,都与美联储积极转向鹰派立场或持续限制性政策时间过长有关。”
考虑到目前尚未出现美国经济“硬着陆”的迹象,Floro认为目前市场仍存在一条“狭窄但可行”的持续上涨道路,特别是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若能一直达到市场预期的情况下。然而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重大风险,谨慎的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
而据了解,周三(美东时间)盘后,英伟达将发布“全宇宙最重要财报”,周五(美东时间)盘前则会有关键的PCE通胀数据。
英伟达的财报和PCE通胀数据值得投资者关注。
另外,相较于美国科技企业而言,春节后看好中国科技企业的声音多了起来,不过近期中国科技企业的股价普遍在短期内迎来大涨,虽然机构普遍预期中国科技资产仍有不错的上涨空间,但短期回调的风险也需要关注。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