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eepSeek-R1大模型的助力下,节后中国资产开启了一波牛市。数据显示,1月14日以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累涨近21%,成分股中的金山云(KC.US)、阿里巴巴(BABA.US)等多股迎来大涨。
港股方面,1月14日以来,恒生指数累涨近20%,恒生科技指数更是飙升近31%。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阿里健康(00241.HK)、金蝶国际(00268.HK)、小米集团-W(01810.HK)等多股也都迎来大幅上涨。
A股表现稍弱,但自1月14日以来,科创综指也累涨了近11%。
中国资产飙涨的背后,有外资机构的频频看好。例如,高盛在2月份发布的研报中指出,DeepSeek的崛起意味着AI行业的发展正从硬件基础设施层向软件应用层转移,这一趋势为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中概科技股中长期价值重估的机会。
此外,中国资产飙涨的背后也有资金的支持。高盛指出,截至2月7日的数据显示,高盛全球范围内的主经纪商(PB)业务中,中国在岸和离岸股票合计成为今年“名义净买入量最大的市场”。
一时之间,机构和资金的目光似乎都转向了中国科技资产。有一些投资者认为,中国资产的持续走强或会对美股市场的资金产生虹吸效应,进而导致已积累巨大涨幅的美股科技股走向下跌。
事实真的如此吗?
2月13日(当地时间),特斯拉(TSLA.US)大涨5.77%,英伟达(NVDA.US)上涨3.16%,苹果(AAPL.US)、谷歌(GOOGL.US)等多科技股也大多录得上涨,博通(AVGO.US)、台积电(TSM.US)遭遇下跌。
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的确导致了英伟达等科技股出现暴跌,但从1月14日以来的表现来看,Meta(META.US)大涨了近20%,苹果、英伟达则是微涨,微软、谷歌等一些科技股则是微跌状态,特斯拉表现较差,累跌了11.75%。
总的来看,中国资产持续走强当然会吸走一部分美股市场的资金,但说这种情况会导致美股科技股大跌多少有些言过其实。事实上,美股市场的科技股在近年经历一轮波澜壮阔的AI牛市后,本身就有盘整、消化的需求,科技板块近期的走势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美股科技股后续的走势,机构之间的看法和做法其实也存在着分歧。
据悉,1月底,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认为,投资者对AI的狂热助长了美股的“泡沫”,其程度类似于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情形。达利欧称,“定价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同时还存在利率风险,这种组合可能会刺破泡沫。”
而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桥水递交了截至2024年12月30日的第四季度持仓报告(13F)。
数据显示,桥水在第四季度对主要持仓的科技股都进行了减持,尤其是近年备受关注的“美股七巨头”中,除特斯拉以外的其他“六大巨头”都遭到了大幅减持,同时新建仓了特斯拉。
在另一边,尽管受到了DeepSeek-R1的冲击,但有分析师仍对一些科技股表达了看好之意,尤其是看好“AI总龙头”英伟达的增长潜力。
例如,瑞穗分析师Vijay Rakesh维持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75美元。Rakesh对英伟达2025年下半年的表现持乐观态度,主要客户微软Azure、亚马逊AWS和谷歌云将增加2025年的资本支出,此外还有望在2025年获得来自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CI)的额外推动,以及在2026年获得OpenAI和苹果的推动。
Argus分析师Jim Kelleher也重申了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75美元。Jim Kelleher认为,尽管DeepSeek的消息导致英伟达股价波动,但英伟达在满足所有领先AI和云服务提供商的需求方面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