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宣布就18C章特专科技公司及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并购交易规定作短期修改,重点下调了18C及SPAC公司上市或投资的最低市值要求。
18C章特专科技:
·已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由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
·未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由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
SPAC并购交易:
·下调最低独立第三方投资额至《主板上市规则》所载现时规定有关投资金额相对De-SPAC目标议定估值所占的百分比,或者5亿港元的较低者。
·第三方投资者的独立性测试调整使其与18C章特专科技公司的资深独立投资者独立性测试一致,其中包括评定基准时间、核心关连人士等方面的细则。
上述修改将于三年限期内暂时适用,由2024年9月1日起至2027年8月31日止(实施期),联交所或会在实施期内按需要检讨有关规定及进行公众咨询。
下调18C发行市值门槛!
自2023年3月24日港交所推出18C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以来,至今已实施近一年半时间,目前已有晶泰科技(2228.HK)、黑芝麻智能(2533.HK)两家公司以此上市,另有一家「越疆科技」于两个月前递表,目前正在推进上市。
此外,近期亦有传闻「51WORLD」或以18C章在香港上市,其历史投资方包括光速中国、云九资本、Star VC、国和投资、商汤科技等机构,以及葛卫东等个人投资人。
整体上看,本次18C上市规则对于已商业公司的市值门槛调降了33%至4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的市值门槛调降了20%至80亿港元(基本等同于10亿美元的独角兽标准),给更多此前估值未达标的独角兽企业开辟上市之路。
特专科技五大行业及可接纳领域包括:①新一代信息技术(云端服务、人工智能等);②先进硬件及软件(机器人及自动化、半导体、先进通信技术、电动及自动驾驶汽车、先进运输技术、航天科技、先进制造业、量子信息技术及计算、元宇宙技术等);③先进材料(先进无机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合成生物材料等);④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能源生产、新能源储存及传输技术、新绿色技术等);⑤新食品及农业技术(新食品技术、新农业技术等)。
3家SPAC公司进入De-SPAC阶段
SPAC是由专业发起人设立的、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但没有实际运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其最终目标是IPO之后24个月内(常见为24个月,具体需查阅发售条款)通过并购方式装入业务,这一过程被称为De-SPAC交易。
2022年初香港正式推出SPAC上市规则,至今两年多共有5家SPAC在港上市,包括Vision、Aquila、汇德收购、Interra、TechStar。
其中,Vision Deal的发售条款规定其De-SPAC完成的最后日期为2024年12月10日,目前距离最后日期已经时日不多了。
截至目前,已经有三家SPAC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进入De-SPAC并购阶段,分别为「Vision」与「趣丸集团」、「Aquila」与「找钢网」、「汇德收购」与阿里巴巴旗下「SYNAGISTICS」进行合并,但目前都还未完成交易。
本次下调最低独立第三方投资额及调整第三方独立性测试要求,或将有助于发行人以更加灵活的发行规模及架构完成De-SPAC交易。据悉,此前已有个别发行人与联交所进行预沟通,就最低独立第三方投资额要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豁免。
De-SPAC交易为目标企业提供了较强的上市确定性,并在交易结构上更为灵活。并且SPAC公司只可由专业投资者认购及持有,在进行De-SPAC交易时亦无涉公开认购,可为现阶段不符合零售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公司提供更好的上市渠道。
与时俱进,短期修改是否会成常态?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洁镟表示,香港交易所致力不断审视及提升上市机制,确保能够与时并进,增加香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凭借处理上市申请及相关交易获得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上市框架的弹性和活力。这些修改将为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清晰度,同时维护其严格的监管标准。
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戴霖表示,证监会全力支持这些修改,以巩固香港作为创新和快速增长的科技公司首选上市地的优势。是次举措再次印证了上市监管机构在继续维持市场素质的同时,亦能灵活和敏捷地应对市场环境的种种挑战。
近年来,港交所为配合市场趋势而推出18C特专科技公司及SPAC上市机制,本次在相关机制实施后较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市值门槛及投资要求,反映了港交所充分吸取经验,与时俱进快速调整,以增强香港资本市场吸引力的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香港联交所对《上市规则》采用了此前少见的“短期修改”形式,相关实施期限于三年内并可能在此期间检讨有关规定及进行公众咨询。未来,港交所的“短期修改”方略是否会形成常态,也是值得市场关注的事情。
文章来源:活报告公众号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