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1810.HK)于北京时间 2024 年 8 月 21 日晚的港股盘后发布了 2024 年第二季度财报(截止 2024 年 6 月),要点如下:
以下为 小米 2024 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纪要,财报解读请移步《汽车燃、手机暖,小米要回神坛了?》
一、$小米集团-W(01810.HK)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二、小米财报电话会详细内容
2.1、高管层陈述核心信息:
1) 业务进展
① 整体收入与利润
a. 2024 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 889 亿元,同比增长 32%,创历史新高。
b. 毛利率为 20.7%,保持在健康水平,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62 亿元,同比增长 20%。
② 汽车业务
a. 第二季度智能电动车及其他新业务收入为人民币 64 亿元,其中智能电动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62 亿元。
b. SU7 电动车在第二季度交付量超过 2.7 万台,平均售价为人民币 22.9 万元;7 月零售销量超过 1.3 万台,位列 20 万元纯电动轿车销量榜首。
c. 预计全年电动车交付量将超过 12 万辆,11 月将提前完成全年 10 万辆的交付目标。
d. 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 15.4%,净亏损缩小至人民币 18 亿元。
③ 手机业务
a. 第二季度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 465 亿元,占总收入的 52.3%,同比增长 27.1%。
b. 全球市场份额增长至 14.6%,在拉美、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排名提升。
c. 全球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数达 6.76 亿,同比增长 6980 万,中国市场用户达 1.64 亿,同比增长 1510 万。
d. 智能手机毛利率达 12.1%,新发布的小米 Mix Fold 4 和小米 Mix Flip 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④ 物联网业务
a. 第二季度物联网业务收入为人民币 268 亿元,同比增长 20.3%;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同比超过 20% 的快速增长。
b. 物联网毛利率为 19.7%,增长 2.2 个百分点。主要来自可穿戴设备和大家电的毛利率提升。
c. 在空调领域实现全链条自主研发和关键技术突破,推出行业首个拆卸、配送和安装一体化整合服务。
d. 物联网产品受益于手机和电动车品牌效应,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并通过新零售渠道提升物联网业务增长。
2) 财务表现
① 收入与利润
a. 2024 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 889 亿元,同比增长 32%。
b. 中国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 57.2%,海外收入占比为 42.8%。
c. 综合毛利率为 20.7%,表现稳定。
d. 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 62 亿元,同比增长 20.1%。
e. 核心利润为人民币 79 亿元,同比增长 20.6%。
② 费用与成本控制
a. 整体运营费用为人民币 126 亿元,包含新业务投资人民币 29 亿元。
b. 核心业务运营费用为人民币 96 亿元,费用率为 11.7%,同比和环比均下降超过一个百分点。
c.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 55 亿元,同比增长 20.7%。
2.2、Q&A 分析师问答
Q: 关于电动汽车业务,本季度你们首款车型的毛利率达到了 15%。请问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良好的毛利率?未来毛利率的趋势如何?
A: 本季度我们首款车型的毛利率达到了 15.4%,这个表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促成这一良好毛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几个方面。1. 供应商对我们的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因此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这款车型是我们第一款车辆产品,尽管起步时量并不大,但供应商们对我们未来的发展非常积极,因此我们获得了非常有利的商业条款。2. 我们采用了一种畅销产品策略,专注于单一车型,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例如,SU7 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非常强劲,价格在 20 万元以上,并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这种策略帮助我们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3. 我们还利用了在智能手机领域积累的管理能力,这使得我们在汽车业务的初期就能够高效运营。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我们的毛利率达到预期以上的水平。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毛利率将继续改善。一方面,随着交付量的增加,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分摊成本,从而提高毛利率。我们已经收集了大量订单,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供应链的成本压力也在缓解,这将进一步有利于未来的毛利率提升。总体来看,我们对未来的毛利率表现充满信心,预计会比目前的水平更高。
Q: 关于新零售的发展策略,尤其是在手机和物联网业务方面,未来几年你们有哪些计划?刘总访问了东南亚和欧洲市场,能否分享一下你们的海外发展计划和思路?
A: 在新零售方面,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这一模式覆盖所有产品类别,并将其推广至全球市场。首先,我们的新零售模式已经扩展到了电动汽车业务,通过将汽车与小米之家门店结合,我们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租金成本,还提高了门店的利用效率,使我们能够在核心购物区开设更多的大型旗舰店,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高端智能手机业务方面,新零售的扩展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端产品的销售往往依赖于品牌效应,而通过品牌专卖店,我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这对于提升用户对高端产品的认知和认可非常重要。此外,我们还在物联网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的空调销售表现尤为突出。
关于海外市场的扩展,我们已经在多个地区启动了新零售模式。刘总最近访问了东南亚和欧洲市场,我们在这些地区的扩展计划进展顺利。例如,香港市场上的小米之家店铺销售表现非常好,证明了我们的模式在全球市场中的可行性。我们计划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新零售网络,特别是在关键购物中心内开设更多的门店,这将是我们 “人 × 车 × 家”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我们对新零售模式的未来充满信心,计划将其推广至全球市场,并通过这一模式推动整体业务的增长。
Q: 小米智能手机在第二季度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大幅增加。能否谈谈 2024 年与去年相比,核心竞争力有哪些提升?下半年市场份额是否会继续增加?
A: 我们在智能手机业务上采取的是一套务实的策略,并不断深入挖掘我们的技术。今年,我们在 4S 的 2.0 版本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这是我们在提升技术上的重要步骤。此外,我们还在不断改善供应链管理,以应对市场成本的增加。尽管市场环境复杂,但通过这些战略准备,我们能够较好地控制成本。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成功实施了高端化战略,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并将这一战略推广到海外,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服务方面,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改革,特别是在产品质量、API 和用户运营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新零售也是我们的一个独特竞争优势,这几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总体而言,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我们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巩固和提升这些优势。尽管季度间可能会有波动,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全球市场目标和战略不会改变。
Q: 在今年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小米车辆的下一步竞争战略是什么?是否会为了毛利率进入价格战,还是会通过新功能、新组件来提升产品质量?你们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A: 目前我们还没有过多考虑进入价格战。我们的重点在于交付和提高产能。今年 3 月 28 日我们发布了首款电动车,截至目前已过了四个月,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关注。我们的交付周期虽然已经缩短,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因此我们正在努力提高产能,进一步缩短交付时间。
关于成本控制,我们已经在第一家工厂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并且未来在成本降低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正在内部开发新车型,这些项目目前保密,但我们对其竞争力充满信心。用户运营将成为我们未来的重要工作,我们将基于用户的反馈和需求,逐步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使小米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更有趣、更能满足个人需求的产品。总的来说,我们的战略是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提升来增强产品竞争力,而不是参与价格战。
Q: 电动汽车毛利率表现出色,全年毛利率目标是否会向上调整?能否对下半年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给出更具体的指引?
A: 关于电动汽车的毛利率,第一季度达到了 15.4%,这一表现相当不错。对于 2024 年第三和第四季度,我们预计毛利率将稳步上升,尽管我不能提供具体的数字,但趋势是积极的。我们对这一趋势充满信心。至于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下半年我们面临两个主要挑战:1. 来自苹果的竞争压力,他们将在下半年推出一些 AI 手机。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新产品的具体性能和市场反馈,但我们会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并调整我们的策略。2. 组件价格的趋势,特别是内存成本的上涨。今年第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内存成本几乎增加了 100%,但我们认为它已经达到了峰值,并预计价格将开始下降,因此不会有大的变化。
Q: 苹果将在下半年推出 AI 手机,这可能会吸引用户尝试新产品。你们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以及下半年组件价格的趋势是否会与原来的预测有所不同?
A: 关于苹果即将推出的 AI 手机,我们目前还不清楚具体的产品细节和用户体验的变化,因此很难准确预测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过,我们对自家的新产品 MIX Flip 非常有信心,这款手机发布后已经吸引了 42% 的前 iPhone 用户。此外,近年来我们通过产品的基准测试和体验提升,不仅针对 iPhone 用户,还在努力从包括华为在内的其他品牌中争取用户。今年我们在中国市场净增了 1500 万用户,表现出色。至于组件价格的趋势,特别是内存和屏幕成本,我们认为涨幅已经达到峰值,价格将开始回落,因此整体成本压力将会有所缓解。
Q: 第二季度互联网收入达到了历史新高,毛利率表现出色。对于互联网业务,毛利率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展望第三季度,互联网业务的趋势如何?
A: 互联网业务毛利率的提高主要有几个原因:1. 规模的不断扩大非常关键。我们的全球用户数量同比增加了几千万,这使得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得更强大,进而对毛利率产生了积极影响;2. 产品结构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们推出越来越多的高端机型,互联网收入得到了提升。3. 海外互联网收入的占比不断增加,而海外市场的毛利率通常高于中国市场,因此这也有助于整体毛利率的提升。
展望第三季度,我们认为这些趋势会持续下去。总体销售量的增加,高端产品的占比扩大,海外业务的占比增加,都会继续推动互联网业务的毛利率上升。不过,虽然毛利率在当前处于较高水平,但我们不认为会有大幅度的上升空间,因此请不要过于乐观。
Q: 你们如何看待 AI 手机的前景?在 AI 产品计划中,你们有什么想法?
A: 关于 AI 手机的前景,我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所谓 AI 手机实际上还不是真正的 AI 手机。它们只是使用了 AI 技术来开发一些功能,这些功能运行在手机上,因此它们应该被称为 “AI 功能手机” 而不是 “AI 手机”。真正的 AI 手机应该具备在操作系统层面运行 AI 技术的能力,这将会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我们正在开发一款新产品,预计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推出,届时它将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此外,值得补充的是,互联网毛利率的提高还受到广告收入占比提升的影响。广告收入的毛利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本季度,广告收入的占比显著上升,这进一步支持了互联网业务的毛利率增长。
Q: 物联网在第二季度的增长率非常快,大家电的毛利率也有所提高,出货量表现良好。宠物相关产品的增长速度也很快。未来,你们有发展计划吗?是否有海外扩展计划?
A: 物联网业务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是我们的重要战略之一。我们采取了两个策略:首先是国际化战略,其次是在早期阶段主要依赖生产链模式,通过合作伙伴进行生产,确保质量,然后通过我们的渠道进行销售。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意识到这种模式在追求高端化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对于一些重要的品类,我们逐渐从生产链模式转向了自主运营模式,例如可穿戴设备、大型家电、空调、洗衣机、冰箱、门锁以及路由器等。这种转变使我们能够对这些品类进行大量投资,掌握核心技术和供应链,带来了显著的销售量增长、收入增长和毛利率提高。
目前,这些业务才刚刚开始展现成果,今年是我们交付这些成果的第一年,未来几年将会看到更多的业务改进和扩展。同时,我们在全球市场上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将产品全球销售,规模也会不断扩大。我们的海外布局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今年海外市场的增长非常惊人,加上新零售的助力,我们的物联网业务将以更好的方式发展。未来,我们有信心看到物联网业务在销售增长、平均售价提升、收入增加以及利润率提高等方面持续改进。
Q: 在智能手机方面,3000 至 6000 元价格区间的增长速度很快。你们是否计划在 6000 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发力?有成功的方法可以分享吗?
A: 在 3000 至 6000 元的价格区间,我们已经非常强大,特别是在较低的价格区间,但在 6000 至 10000 元或更高价格区间,我们确实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在低端市场推出了三个产品型号,包括小米系列和一个大的平价系列,这些产品经过几代的发展,口碑不断提升,每年的车型发布都表现出色,销量也在逐年增长,因此我们对这个区间的表现非常有信心。
对于 6000 至 8000 元的价格区间,我们已经找到了成功的方法,尤其是我们的小型折叠屏机型表现非常成功。但在 10000 元及以上的高端价格区间,我们还有待进一步努力,目前在这个价格区间还有一些需要填补的空白。尽管如此,我对 6000 至 8000 元的价格区间非常有信心,将继续努力在更高价格区间(10000 元/以上)取得突破。与此同时,我们的电动车业务也将支持智能手机业务的发展,提升整体效率和效果。这种跨品类的协同效应才刚刚开始展现,未来将会带来更多机遇和增长。
Q: 关于车辆业务,在下半年你们计划重点推进智能电动车战略,交付是关键。除了提升车辆生产线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促使交付量增加?这是否会进一步增加对售后服务的需求,你们将如何应对?
A: 我们在车辆业务方面的重点是提升产能和交付能力。最初,我们计划生产 7 万到 8 万辆车,但现在我们需要通过增加人力和实行两班倒来提高产能。此外,我们也在积极考虑售后服务需求的增加。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在销售网络和覆盖较弱的地区与第三方合作,并进行了授权,以确保客户体验得到保障。目前为止,我们在售后服务方面没有收到重大不满,客户和用户的反馈都比较满意。
Q: 关于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影响,尤其是在物联网业务和畅销产品中,你们是否计划进行智能生产?
A: 智能工厂的建设取决于具体的业务需求和环境条件。例如,对于智能手机生产,我们未来将逐步向高端化迈进,这需要更高的制造质量和与合作伙伴的紧密互动,因此我们计划在这个领域建立智能工厂。我们将自主掌握 20% 的生产能力,其余的将交给合作伙伴,但所有合作伙伴的生产都必须与我们的平台完全对接,进行端到端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交付的准确性。
对于物联网的大类产品,如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由于附加值较高,我们也可能考虑在这些类别中实施智能生产。而对于附加值不高的类别,我们则可能不会进行智能工厂的投资。因此,我们的策略是根据各个类别的特点来决定是否采用智能生产模式。
<此处结束>
本文的风险披露与声明:海豚投研免责声明及一般披露
内容来源:长桥海豚投研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