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财经APP】2024年5月15日,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在网志中指出,香港正参考国家的氢能产业发展基本原则、业界和专家意见,以制订氢能发展策略。他表示,期望6月发表《香港氢能发展策略》,为日后更广泛使用氢能做好准备。
他强调,在氢能的发展与应用方面,不应盲目追求与国家层面相媲美的全面性与规模性。然而,在应对香港氢能发展所面临的各项挑战时,国家的氢能产业发展基本原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指导。
以下是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5月15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留意新闻或是科技发展的朋友都知道,发展氢能是近年国际间一个火热的议题。亚洲,日本和南韩正在大力推动氢能汽车和氢能的使用,我们国家更着力全面发展氢能技术和产业,邻近的佛山就是其中一个氢能的发展基地。香港也没有忽略这个重要的发展,环境及生态局在2022年已经成立一个氢能源跨部门工作小组,包括运输及物流局、发展局、保安局、环境保护署、机电工程署、消防处、运输署、海事处、规划署、地政总署、屋宇署及建筑署,一同探索氢能在香港的发展和未来方向。
大家可能会留意到,市面上已经有一辆氢能双层巴士在路上行驶,公用加氢站也在建设中,未来会有更多氢能项目在香港推出。
为什么国际间会突然关注氢能起来?气候变化引致的极端天气,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世界变暖的速度比过去2,000年的任何阶段都要快。其中,燃烧化石燃料(例如煤、天然气、石脑油等)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是加剧全球暖化的主因。为了从源头解决碳排放的问题,全球各地一直积极发展洁净低碳、高效的新能源。
现时全球都在寻找如何减少碳排放的技术,氢能燃烧后只产生水蒸气,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或其他空气污染物。发展氢能是其中一个有望帮助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选项。氢能可替代传统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它可以用于发电、交通运输、工业等多个领域。
氢也可作为能量载体,帮助解决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系统的储能问题。当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应充足时,可以使用多余的能源来产生氢气,然后在需要时再转化为电力或其他形式的能源。这有助于降低对有限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对这些能源的需求,以及平衡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差异,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
未来数十年,因为碳中和目标,世界各地都要绿色转型,这会带来对绿色能源和各种低碳技术的庞大需求,因为上述原因,氢能的未来潜力很大。此外,发展氢能还会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氢能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技术和设施的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香港虽然地少,人口密集,不容易成为绿色能源的主要生产基地,但可以利用氢能帮助香港绿色转型,迈向碳中和。
作为一个国际城市,香港可以成为绿色低碳技术的示范窗口,助力对外输出内地和香港研发的技术和产品。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更可帮助各地的绿色转型提供绿色融资和专业服务。因此,我们正在为氢能在香港的未来发展制订策略,让香港也可以把握氢能发展的机遇。
不过我们不能太过急进,氢能应用在国际上现时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氢能未来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还要决定于其经济效益会否高于其他绿色低碳技术。现时使用化石能源生产的灰氢成本较柴油贵约一倍,而灰氢亦只能作为氢能发展的过渡用途。零碳氢能的最终目标是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氢,但现时供应甚少,成本更较灰氢高出甚多。虽然绿氢和相关产品的成本随着用量会逐渐下降,但其他绿色低碳技术的成本也在下降中,往后绿氢在成本上能否有优势,现时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制订本地氢能发展的策略时,必须为其未来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保留弹性。
国家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至2035)》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四大基本原则:一是创新引领,自立自强:积极推动技术、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集中突破氢能产业技术瓶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二是安全为先,清洁低碳:强化氢能全产业链重大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氢能利用的商业化路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产业规范发展;四是稳慎应用,示范先行:统筹考虑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基础、市场空间和技术创新水准,积极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示范,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拥而上。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商业城市,很多资源和产品都要倚靠进口,在氢能的发展和使用上我们不能追求像国家一样全面和规模。但是在克服香港发展氢能需要面对的各项挑战上,国家的氢能产业发展基本原则总体上是很好的参照。环境及生态局正参考这些基本原则,按香港本身的情况制订氢能发展的策略。我们已经听取了不少业界和专家们的意见,期望可在下个月发表《香港氢能发展策略》,为将来氢能的更广泛应用及早作出准备,让香港可以抓住氢能发展可能带来的种种机遇。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