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时间不到,呷哺呷哺(00520.HK)的高端烤肉品牌“趁烧”就迎来“关店潮”。
继春节前,广州、深圳各有一家“趁烧欢乐烧肉”被曝出关店后,广州目前仅剩的最后一家也即将停业,届时,“趁烧”在全国将只剩下上海两家门店。
据悉,2022年9月,布局以“欢乐烧肉”为主题的全新品牌“趁烧”,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陆续开店,并计划在3年内突破百家门店。
令人遗憾的是,在“百店目标”尚未达成之际,趁烧位于杭州、上海等多个城市的门店已率先关闭。
在“趁烧”关店潮之下,呷哺呷哺聚焦于中高端赛道的拳头品牌“凑凑火锅”被曝出涨价问题。一度以“湊湊火锅人均消费高于海底捞”的话题登上热搜,顾客对于质价比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对此,湊湊官方客服回应称,这次调整为按照锅底类型收费,并且上线了小份菜,人越多越实惠。同时,客服指出,在价格调整前,2人锅是以低于成本的售价回馈给消费者。
呷哺呷哺在推出新品方面表现乏力,同时在中高端餐饮市场的竞争中亦遭遇重重困难,这些状况引发了投资者对其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的深入审视与质疑。亦有投资者调侃不如改成“瞎搞瞎搞”。
在面临质疑与调侃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呷哺呷哺连续亏损的严峻现实。
近日,呷哺呷哺发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预告。
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收入约为59.0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约25%;年度将录得净亏损约1.80亿元至2.00亿元之间,同比2022年3.31亿元净亏损有所收窄。
对于亏损原因,呷哺集团表示,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预计因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计提相关资产减值损失不超过1.60亿元;部分附属公司递延税项资产同比减少约0.60亿元;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消费疲软,消费降级对中高端品牌定位的湊湊火锅带来冲击,导致其业务尚处于亏损状态。
若拉长时间轴看,这已经是呷哺呷哺连续第三年出现亏损。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93亿元、3.53亿元,加上2023年,最近3年合计亏损预计超8亿元。
其实,随着疫情远去,2023年迎来了消费复苏之年,餐饮市场整体呈现出回温的势头,多数餐饮企业业绩也迎来大幅改善,但像呷哺呷哺一样未能扭亏的企业是少之甚少。
在“啄木鸟计划”和“硬骨头计划”下,海底捞(06862.HK)精细化运营成效显著,门店恢复扩张。同时,通过演唱会“拉客”、门店套餐、夜市摆摊等创新方式,配合“科目三”社会化营销等组合拳,推动了该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2023年,海底捞预计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将不低于414亿元,同比增幅不低于33.3%;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预计不低于44亿元,同比增幅不低于168.3%。
得益于餐厅总数大增,同店销售增长以及公司营运效率的提高,九毛九(09922.HK)预计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49.4%至59.86亿元,净利润不少于4.5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8倍不止。
味千中国(00538.HK)也已走出亏损泥潭,预计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6亿元至2.2亿元;此外,全聚德(002186.SZ)、同庆楼(605108.SH)等A股主流餐饮上市公司均以业绩扭亏、盈利增长为主基调。
如此比较,高下立判。其他餐饮企业陆续从亏损的泥潭中走出来,并实现了正面盈利,呷哺呷哺却还深陷亏损泥潭,还在为如何盈利找出路。这一业绩表现明显缺乏说服力,其影响深远,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小投资者的长期投资决策产生动摇。
二级市场上,呷哺呷哺的表现也尽显疲态。自去年以来,该股在创下10.197港元/股的高点后,就开始“跌跌不休”,迄今累跌超8成。
3月11日,呷哺呷哺开盘放量下跌,盘中重挫逾16%,截至发稿前,该股收跌12.92%至1.55港元/股。
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呷哺呷哺未来15日内的股价将会跑输同业,估计相关情况发生的机率达80%。主要与公司发布收益有关。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