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预见】概念股表现强势!核电及可控核聚变的发展前景如何?

日期: 2024-01-04 19:10
作者: 云知风起

在2023年岁末至今,核电及可控核聚变概念爆火,热度居高不下。这种热度在资本市场也有所反映。

在A股市场,核电板块指数自去年12月28日以来的整体表现不俗,板块内中国广核、中国核电(601985.SH)、利柏特(605167.SH)等多只概念股近期迎来大涨。

在港股市场,中广核电力(01816.HK)、中广核矿业近期的股价表现也相当强势,明显强于恒指。

核电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爆火,其背后也受到了消息面的推动。

核电领域连迎利好

众所周知,受益于“双碳目标”,以水电、光电、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仅在二级市场,近几年隆基绿能(601012.SH)、晶澳科技等光伏企业就拿到了海量的资金,用以发展技术,扩大规模。

不过,水电、光电、风电虽然拥有很多优势,但缺点却也十分明显那就是缺乏稳定性。而核电具备高效、低碳、稳定等优势,和风光水电能形成很好的互补,必要性得到凸显。

2023年1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为进一步增强核电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并全面提升核电装备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在会议中,国务院还作出了重要决定,对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1、2号机组与广东太平岭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进行核准。

回溯历史,2019年我国核电恢复审批后核准节奏加快,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核准4台、5台、10台,而2023年继续维持了10台的高核准量,表明政策对核电发展的支持力度得到加强。

除了上述消息外,也是在12月29日,以“核力启航聚变未来”为主题的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推进会在成都召开。由中核集团牵头,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

而自202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

核电产业链迎景气周期,可控核聚变未来可期?

据了解,在上述消息发布后,已经有多家机构表达了对核电产业前景的看好。

招商证券发布研报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保持每年6台至10台的核准节奏,假设单台120万千瓦机组投资额为200亿元,将带来1200亿至2000亿元的年均建设投资,核电全产业链有望迎来高景气周期。

中信证券也表示,在我国核电核准节奏进入常态化加速期背景下,预计2024年国内核电行业总投资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核电累计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5.5%。

而《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提到,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

中信证券还称,“华龙一号”的技术突破意味着我国在主流三代核电技术上真正实现了自主可控,在产品、项目和技术出海上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而“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核电新建市场空间广阔,我国核工业出口有望受益。

该机构预计到2025年,中国核电出口产值将达900-1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核电方面的情况而言,可控核聚变方面的消息更加引人注目。

中信证券日前甚至称,2023年是国内可控核聚变发展“元年”。

目前全球的核电站都是基于核裂变原理,而核能的产生除了核裂变反应外,还有核聚变反应。

简单来说,核聚变就是把轻原子核合并成重原子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相较于核裂变,核聚变被誉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圣杯”,具备多重优势,包括释放的能量更多,更安全,原料储备更加丰富,产生的废物更少,太阳及其他恒星就是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的。

不过,虽有千般好,但核聚变还有一个极大的坏处。

目前,人类已经实现了核聚变,只是这种核聚变并不受控制。要想将核聚变的能量真正利用起来,就必须对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进行控制,使能量能够持续、平稳的输出,这就是可控核聚变。

由于原子核都带正电,想要让原子核彼此接近产生核聚变反应需要极度苛刻的高温高压环境。

从研究进展来看,目前全球可控核聚变有两条比较主流的路线,分别是磁约束聚变技术和惯性约束核聚变技术。

其中,磁约束聚变通常是在巨大的螺旋型磁场中,将等离子体(电子和原子核分离的混合状态被称为等离子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通过强大的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中心,达到高温高压状态,产生核聚变反应。

这个磁约束装置就是托卡马克,托卡马克反应堆简单可控,只要断电,核反应就会立马停止,是最有希望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技术。

中国是磁约束聚变技术路线的坚定支持者,并且建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也被称为是“中国人造小太阳”。

2023年,EAST成功实现403秒稳态高约束运行模式等离子体,刷新了世界纪录。

此外,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全球在建的规模最大的可控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由欧、中、俄、韩、日、美、印等7方30个国家联合参与建设。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采用的方案(NIF)。2022年,美国科学家在核聚变反应中输入2.05MJ能量,最终在10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释放了3.15MJ的聚变能量,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

2023年8月,美国NIF实验室产生比2022年12月更高的核聚变能量产出。

目前这些核聚变反应还都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商业化应用仍有比较远的距离。

不过,随着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核聚变装置的点火条件有望逐渐降低,并实现净能量增益。

近些年来,基于潜力巨大的商业价值,微软的比尔·盖茨、openAI的山姆奥特曼、米哈游、腾讯控股(00700.HK)等众多企业家及明星企业都纷纷入局核聚变领域,致力于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

而资本的涌入也将促进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

中核集团核聚变堆技术领域首席专家预测,到2050年左右,人类或将真正使用上核聚变能源。

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可控核聚变商用前景值得期待。

结语

对于投资者来说,前沿技术、宏大叙事都会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更容易引发高度关注。而目前可控核聚变距离商业化应用预期仍有非常远的距离,当下只是资金的炒作行为,后续也要注意回调风险。

不过,此次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是一个关键信号,后续研究进展值得投资者持续跟踪。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