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注册制改革的进程陡然加快,A股市场也迎来了快速扩容。而除A股之外,还有大量国内的企业奔赴香港上市,一度繁荣了港股市场。
进入2023年后,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IPO持续“抽水”似乎成为了A股市场不能承受之重,港股的情况还要更糟一点,自2022年起市场就开始展现出了一丝“不支”的迹象。
A股蝉联IPO“募资王”,港股惨遭“滑铁卢”
Wind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A股市场IPO募资总额从1378.15亿元(人民币,下同)一路飙增至5868.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65%。
进入2023年(截至12月28日),A股市场的IPO募资总额终于由升转降,为3560.05亿元。
伴随着募资总额的一路狂飙,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急速膨胀,目前已超过5000家。
美股是全球最受瞩目、“热钱”最多的资本市场。不过,从首发募资额来看,A股市场在2022年超越美股市场,问鼎了全球的“募资王”。
2023年,虽然A股市场的募资额同比出现大幅下降,但仍然毫无悬念的蝉联了全球IPO“募资王”。
仅从首发募资额及上市公司的数量来看,应该说注册制改革成效显著。
而近年来港股市场亦在持续扩容,只不过其IPO募资额的表现早几年就呈现出持续下降之势。
Wind数据显示,2020年时港股首发募资额还同比增长到了3638.85亿元,随后便一路走跌,2022年仅为951.43亿元,而2023年(截至12月28日)的IPO募资额已经暴降至411.78亿元,相当惨烈。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是知名金融中心,是全球许多公司心仪的上市之地,不过近些年赴港上市的企业还是以国内企业为主。
例如,最新上市的贝克微(02149.HK)是国内的模拟IC图案晶圆提供商,2023年IPO募资最多的珍酒李渡(06979.HK)是国内的知名酒企,年初上市的粉笔(02469.HK)则是国内职业培训的龙头之一。
此外,还有少量国内企业会选择去美股市场上市。
总的来看,通过IPO募资,以及上市之后的再融资(包括但不限于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近两年国内许多企业从资本市场拿了海量的资金,这也使得国内的直接融资比重得到了大幅提升。
不过,连续“飙快车”亦存在明显代价。
在美国强力加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自2022年以来,A股市场的表现就异常疲软。进入2023年,全球多个股票市场创下新高,而A股市场的表现不能说是亮点不多,只能说是毫无亮点,创业板指在2023年续跌了19.91%。
而港股受美国加息的影响更加严重,市场流动性大幅下降,即使有南向资金的加持,但整体表现依然是相当的惨淡,仅在2023年(截至12月28日)恒指续跌了13.84%。
毕竟美股市场有全球的“热钱”去兜底,港、A两市的资金力量相较之下多有不如,其中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尤其吃紧,因此一下子涌入太多对资金极度饥渴的上市公司,市场承接不住是很正常的现象。
退市公司持续增加,但进步空间仍然很大
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健康的市场除了有进,还得有出,只有不断更换新鲜血液,市场才有希望走得更远。
在很多时候,A股市场被许多投资者誉为是貔貅,吃得多吐得少。
不过,近些年,这种情况在持续改善。
Wind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期间,A股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持续增加,2021年时达到了524家,随后开始回落,2023年(截至12月28日)新增数量为310家。
另一边,A股市场的退市公司数量也在持续增长,2018年以前经常一年退市不到10家,如今已经增长至2023年的46家。
从2023年这些公司退市的原因来看,主要有财务类退市、重大违法退市及连续20天股价不足1元退市。
这里面值得重点关注的是重大违法退市。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近两年A股市场涌入了大量的上市公司,里面存在一些造假上市的情况。
如今在利好政策频出之下,A股市场却迟迟不见起色,证监会也表示要加大对财务造假违法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只个股因重大违法退市。此外,还有*ST博天(603603.SH)、*ST宏图、*ST凯乐等公司也曾公告过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退市。
不过,虽然和历史对比A股市场的“换血”速度在加快,但相较于每年新增的上市公司数量而言,退市的公司依然只是九牛一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在港股市场,Wind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截至12月28日),港股分别迎来了98家、90家、69家新公司上市。
同期内,市场分别有64家、65家、57家走向退市,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优于A股市场。
和A股市场一样,港股市场同样存在着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只不过A股是个“香饽饽”,主动退市的企业那是凤毛麟角,在港股市场这种情况却并不罕见。
具体到2023年(截至12月28日),被取消上市地位的有43家公司,包括三盛控股、嘉年华国际、元宇宙云科、中国数码文化等等。
可见,被动退市在港股市场也是主流。只不过,在2023年的57家退市公司中,还有12家属于私有化退市,涉及朗生医药、保利文化、达利食品等公司;另有2家公司是自愿撤回上市,包括胜捷企业、伊泰煤炭。
结语
回溯2023年,整体来看,A股在融资方面依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港股在这方面要差上不少,但两者的结果殊途同归,市场均表现非常疲软,令不少投资者心灰意冷。
其实在下半年,港、A两市的监管层也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A股降了印花税,放缓了融资,规范了减持,增加了回购,港股市场亦降低了印花税,还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诸如“双柜台模式”,以及GEM市场改革等。
展望未来,美国有望于明年开始进入降息周期,市场的流行性将得到改善,港、A两市在持续地自我调节后或将迎来回暖之期。
不过,结合近两年的情况来看,不要一味求快,控制好市场的“进出”节奏,维持好市场的平衡很重要,资本市场蒸蒸日上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融资。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