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财华盘点】2023年度A股上市公司“红黑榜”揭晓!

日期: 2023-12-21 19:36
作者: 飞鱼

不知不觉,2023年已接近尾声,行情走势可谓寡淡。

虽然今年大盘不给力,但个股的波动依然是精彩纷呈,有些公司在今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成为熊市中资金抱团的不二之选,有些公司业绩增速超出预期,股价大幅飙涨,引得游资、散户疯狂追捧,如AI、算力概念股等。

当然,也有些公司在熊市中,露出了“裸泳”的姿态,股价跌跌不休,业绩频频暴雷,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

以上种种,不一而足。在年末之际,财华社根据公开资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盘点,综合考虑业绩、股价、市场舆论以及行业影响力等因素,梳理出了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红黑榜。在这份榜单中,共有10家公司上榜,代表着不同行业及细分赛道,我们对其背后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

上市公司红榜

1.中际旭创(300308.SZ)

作为光模块的龙头产商,AI浪潮中为数不多直接受益的公司,中际旭创上半年曾有过波澜壮阔的涨幅,在2月至6月期间,公司股价累计最大涨幅接近500%,市值一度接近中兴通讯(300308.SZ)。

可以说,今年A股行情,如果没有参与AI的炒作,没有参与光模块赛道,整体收益难言乐观,而中际旭创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资料显示,中际旭创是全球领先的光模块供应商,其光模块业务营收占比超过95%。

据Lightcounting发布的2021年光模块厂商排名,中际旭创与Ⅱ-Ⅵ并列全球第一,华为(海思)紧随其后,能够超越“菊厂”,公司的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由于AI产业的崛起,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大模型,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导致上游的光模块赛道景气度攀升,中际旭创由此站上风口,公司算是典型的“卖水人”,有点类似光伏产业中的“逆变器”,这也是很多券商、机构当时唱多的理由。

业绩方面也是不遑多让,2023年前三季度,中际旭创实现营收达70.30亿元,同比微增2.41%,实现归母净利润12.96亿元,同比增长52.01%,如果单看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9.45%。

对此公司表示,旗下400G和800G等高端产品第三季度的出货量和收入,无论同比和环比都有着不错的增长,四季度及明年或将持续乐观。

2.赛力斯(601127.SH)

赛力斯作为深度绑定华为的汽车企业,在“智选模式”发力下,问界新M7、M9的销量大超预期,成为爆款车型。

公司股价虽然上半年股价不给力,但自6月上旬开始,股价表现持续超预期,短短几个月期间累计最大涨幅约280%,成为今年下半年市场当之无愧的“明星”个股。

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实现营收166.80亿元,同比下降27.86%,实现归母净利润-22.94亿元。

虽然短期业绩不佳,但随着问界系列交付数据被纳入财报,公司业绩弹性不可小觑。据悉,目前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正每天22小时开足马力生产,加班加点,全力以赴搞交付。

此外,赛力斯目前已收到投资邀约,与华为、长安汽车一起,携手打造电动化智能化的开放平台,在华为“火车头”的赋能之下,公司未来空间值得想象。

3.贵州茅台(600519.SH)

白酒板块一直是价值投资者的“堡垒”,股王茅台作为其中的核心资产,在今年复苏不及预期、消费遇冷的背景下,股价仍不动如山,业绩还节节攀升。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53.16亿元,同比增长17.30%,实现归母净利润528.7亿元,同比增长19.1%。

在去年高基数的对比下,目前的增长难能可贵。头部酒企拥有很强的品牌粘性,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业绩韧性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端白酒普遍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仅有茅台系列产品独善其身,不仅如此,前段时间,公司还官宣,旗下53%vol贵州茅台酒(飞天、五星)出厂价格上涨20%,足见其卓越的定价能力,未来有望继续增厚自身业绩。

此外,今年“酱香拿铁”“酒心巧克力”的火爆出圈,跨界联名玩得飞起,也为茅台品牌注入一股年轻化的活力,用公司董事长丁雄军的话来说,“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茅台的未来。”

4.中国移动(600941.SH)

年初至今,中国移动大象起舞,股价累计上涨逾45%,大超市场预期。目前公司市值逼近2万亿元,和茅台仅一步之遥。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达7755.60亿元,同比增长7.20%,实现归母净利润1055.06亿元,同比增长7.08%。

在移动的带动下,中国电信(601728.SH)亦涨幅可观。背后的因素或在于中字头央企的高分红传统,在目前熊市背景下,更容易匹配机构资金的配置需求。今年中报显示,中国移动每10股派22.247元,分红总额高达475.52亿元,妥妥的现金奶牛。

此外,AI产业的发展带来算力的需求高增长,而通信运营商作为数据要素的拥有者,自然直接受益。

其中,中国移动在8月底曾对外宣布,要建设亚洲最大的单体智算中心,这或许也对于公司估值的抬升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5.中国电影(600977.SH)

今年作为疫后放开的第一年,部分深受疫情困扰的产业势必迎来困境反转,中国电影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2.10亿元,同比增长88.65%,实现归母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9104.10%,位居两市业绩增速的第一名,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系电影市场逐步恢复推动票房增长所致。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455.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46%,影视行业总算走出三年疫情的“寒冬”。

而中国电影作为行业的领军者,其出品的《流浪地球 2》《满江红》《熊出没·伴我“熊芯”》《人生路不熟》《长安三万里》《孤注一掷》等6部影片进入今年以来国产片票房前十,赚得盆满钵满。

上述5家入围“红榜”的企业,要么本身护城河很深,经营稳健,要么站上产业的风口,市场预期很高,还有困境反转型,业绩弹性十足,总体来看,基本面和市场影响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上市公司黑榜

1.退市紫晶(688086.SH)

公司年内跌幅逾70%,由于欺诈发行,目前已正式退市,是名副其实的科创板退市第一股。

公司原名紫晶存储,2020年年初,公司头顶着“光存储第一股”的光环登陆资本市场,机构趋之若鹜,有券商曾在研报中鼓吹其市值空间。

没成想,上市之后,公司业绩就大“变脸”,旗下违规担保和财务造假也被曝出,机构疯狂出逃,股价也连续跳水。

在注册制的背景下,这一欺诈IPO的案件,不仅震动了科创板,也警醒了所有的投资者,不可因为研报的鼓吹,或者所谓专业人士的推荐就盲目买入,最终可能亏得血本无归。

值得关注的是,中信建投作为紫晶存储的保荐人、主承销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今年5月,其牵头出资并设立了10亿元资金规模的先行赔付基金,用于赔付投资者遭受的损失。

2.罗普特(688619.SH)

罗普特也是一家科创板企业,财务造假横跨IPO前后三年,令投资者咂舌。

资料显示,罗普特专注于机器视觉、语义分析、元素感知、边缘计算、数据挖掘、机器深度学习及逻辑推理等核心技术的研究。

2021年,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然而就在2022年,公司业绩开始大跳水,归母净利润约为-1.40亿元,由盈转亏。事后经过调查才发现,罗普特在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金额,且占比很高。

公司的行为违反《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信披虚假记载的行为。基于此,涉嫌虚报业绩致信披违法的罗普特及相关人员被警告并罚款1625万元。

相比其上市募集资金净额8.19亿元,可谓是“杯水车薪”,许多股民对这一结果并不满意。

3.思创医惠(300078.SZ)

公司作为一家创业板企业,上市时间较早,上榜理由同样是“公然造假、欺诈发行、虚增业绩”。

根据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思创医惠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92.93万元,虚增利润3302.1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0.03%;2020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9646.88万元,虚增利润8394.1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67%。

2021年2月1日,思创医惠曾发行可转债,规模为8.17亿元,由于披露的可转债募集文件,包括了往期的财务数据,算是赤裸裸的“欺诈发行”,影响恶劣。

今年9月下旬,浙江证监局拟对思创医惠及相关人员作出处罚,合计罚款接近亿元,此外,董事长章笠中还被处罚“10年市场禁入”。

4.*ST华仪(600290.SH)

公司原名华仪电气,今年6月21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ST华仪立案。*ST华仪于11月21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由于公司2017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可能触及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不仅如此,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净资产为-2.13亿元。公司的财务状况已岌岌可危,今年年报或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12月21日,公司股价继续跌停,今年年内公司股价累计下跌幅度已超80%。

5.青岛啤酒(600600.SH)

和上述企业造假不同,青岛啤酒属于百年品牌,公司是消费股中的大白马,市值接近千亿,但是消费股,最怕的就是“黑天鹅”。

10月19日,一段内容为“青岛啤酒三厂工人在原料厂小便”的视频在互联网疯传,很快登上了热搜。10月20日,青岛啤酒表示该批麦芽已经全部封存。

后续经公安机关调查,外包业务公司青岛智和商贸有限公司装卸工人崔某某具有故意损毁财物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已对其予以行政拘留。

此次“小便风波”暴露出重庆啤酒在原料运输管理上有漏洞,虽然公司表示会认真反思和整改,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事情引发的恶劣影响已经难以扭转。

某媒体发起了一则随机调查,在参与投票的1146人中,高达70.2%的网友表示将不再喝青岛啤酒。

截至目前,公司股价仍表现疲软,其年内跌幅已超过30%。

总的来说,除了青岛啤酒之外,其他登上“黑榜”的企业多为基本面重大纰漏、财务造假等等,在注册制的背景下,类似情况或难以避免,投资者需谨慎应对,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控制风险,以免遭受“不可逆”的损失。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