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世界公认最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随着“双碳”目标时间节点临近,加快氢能产业化布局已成为全球共识。
眼下,全球氢能发展正不断加快,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主要经济体已将发展氢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亦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相关重磅政策频出,并开展了五大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应用示范,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01氢能政策东风劲吹
作为重要新能源之一,氢能产业需求巨大。目前氢能在工业、交通、储能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场景都相当广阔。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超过10%。
在巨大的市场预期下,氢能产业的发展受到我国高度重视。近两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政策路线逐渐清晰。
在顶层设计上,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把氢能列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明确了政策鼓励的应用场景和领域,勾勒出氢能中长期蓝图。
今年8月,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出台。该《指南》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除此之外,国家还开展了五大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应用示范。
地方层面上,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相关政策陆续推出。
近日,广东印发的《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1万辆,年供氢能力超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氢气供应体系持续完善,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
除了广东外,浙江、河北、内蒙、上海等地相关政策也密集落地。另外,在陕西、北京、安徽、四川、河南、内蒙等地都公布了新的奖补政策。
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已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政策文件超过300余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
02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目前中国在氢能领域已取得多方面进展。
首先,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氢国,在氢能供给上具有较大潜力。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氢气产能约4882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2%;产量约3533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9%。
中国氢能联盟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已经规划和建设超过350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在建、建成的项目总产能达到每年90万吨,总能力将接近每年350万吨。
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看,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大体分为制氢、储运加氢、燃料电池以及终端应用(工业、交通、储能、电力等)三大关键环节。
业内人士指出,在氢能产业推广应用过程中,各地方均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为突破口,预计将率先实现大规模推广,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和应用市场。2023年1-9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均在2800辆以上,保有量达1.6万辆。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共有加氢站385座,其中在营加氢站280座。
另值得一提的是,上游制氢环节中,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氢气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
其中,绿氢是利用风电、水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电解水生产的氢气,生产过程没有碳排放,是绿色无污染的制氢方式,是目前降低氢能价格的主流技术路线,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因此,绿氢项目备受社会关注。据公开信息,我国西北地区规划的绿氢项目到2025年产能将达到70万吨;10个省份规划的到2025年绿氢产能高达104万吨;今年8月,中石化新疆库车年产2万吨的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03行业普遍遭遇“盈利难”
目前,业务涉及氢能的上市公司有很多,但产业方面各有侧重。从基本面概况来看,由于氢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仍处于发展初期,各个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基本面表现尚不如人意。
以亿华通(688339.SH,02402.HK)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的企业,公司主要为客车、货车等商用车设计、开发并制造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系统的核心零部件),目前已与北汽福田、宇通客车、吉利商用车等建立合作关系。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燃料电池系统销量企业排名中,亿华通排名第一。另外,搭载公司产品的燃料电池汽车已在北京、张家口、上海、成都、郑州及唐山等多个城市投入运营。
然而,作为行业领头羊,亿华通近些年业绩表现并不太乐观。根据港股财报,2022年,亿华通营收7.38亿元,同比增长17.28%,归母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下降2.8%,已连续三年亏损。
2023年前三季度,亿华通收入2.93亿元,同比下滑24.9%,归母净亏损1.93亿元,亏损面继续拉大。
对此,亿华通表示,目前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市场由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综合成本较高,行业的发展对政策依赖度较高。
事实上,亿华通的持续亏损,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从当前来看,我国氢能源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主要瓶颈包括氢能源的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成本等方面。
但是,从产业链发展时间轴来看,未来上游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银河证券认为,在氢能产业发展初期,设备领域有望成为最先受益盈利环节,建议关注制氢领域受益标的兰石重装;储运领域受益标的京城股份、中集安瑞科、富瑞特装;加氢站领域受益标的厚普股份;压缩机供应商冰轮环境、雪人股份;燃料电池领域受益标的先导智能等。
中信证券则表示,今年以来,政策对氢能支持力度不减,国外对氢能产业的规划也在继续扩张,加上欧盟碳边境关税机制的正式实施,绿氢对工业领域的减碳作用更加重要,因此持续看好氢能行业长期前景,建议关注:1)绿氢制取环节:华光环能、华电重工;2)燃料电池车及相关零部件环节:亿华通、美锦能源;3)储运环节:蜀道装备、中集安瑞科、中泰股份。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