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两市的CXO概念股集体大涨,其中,百花医药(600721.SH)、昭衍新药(603127.SH)涨10%,泰格医药(300347.SZ)涨9.65%,阳光诺和(688621.SH)涨7.77%,康龙化成(300759.SZ)涨7.72%,美迪西(688202.SH)涨6.23%。
港股方面亦不甘落后,昭衍新药(06127.HK)涨12.37%,凯莱英(06821.HK)涨近7%,龙头药明康德(02359.HK)涨6.34%,面对久违的反弹,不少股民们纷纷表示“回本有望”。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CXO板块开始持续下挫,步入漫漫熊途,部分个股已连跌两年,股价早已腰斩。曾经的大牛股板块,何时迎来真正的困境反转,近期的大涨究竟是“王者归来”,还是“昙花一现”?这是不少投资者心中的疑问。
CXO拐点将至,“黄金坑”已现
CXO,俗称医药外包,具体指CXO企业为制药企业提供的从新药研发到生产的各类外包服务,CXO可分为CRO(研发外包)、CDMO(制造外包)、CSO(销售外包)等。
一款新药的研发,从药物的发现、临床前的研究到临床阶段的研究,涉及很多环节,需要非常庞大资金和研发团队,且效率不高。由此很多大型药企开始进入由繁入简的减法过程,把部分环节外包出去,产业链分工趋于精细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由此催生了过往CRO行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的二十年。
不过过去两年,曾被奉为“赛道股”的CXO行业,却经历了高速发展后的阵痛期,创新药泡沫破裂叠加资本寒冬,导致很多企业订单下滑,裁员潮不断袭来。
今年6月,保诺桑迪亚、春天医药出现裁员、欠薪。9月,美迪西被曝实验室裁员。相较于这些大公司,一些中小公司甚至根本揭不开锅。
但是,医药毕竟是一个需求永远不会消失的行业,在国内医药创新、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医药行业仍然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整个板块在接下来的四季度或迎来峰回路转。
作为成长性行业,医药板块对美债利率较为敏感,并呈现负相关。当前,随着美联储加息走向尾声,资本市场大概率回暖,创新药行业的融资环境或将逐步改善。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全球生物医药融资事件共617件,总额 1706.08亿元人民币,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9%及9%,且二季度比一季度环比大幅增长 61%及115%。融资总额大幅增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出了积极信号。
作为创新药研发的上游,CXO医疗外包行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换句话说,只要创新药向上发展,CXO行业新的需求将不断涌现。
此外,医药行业的利空逐步出清,9月以来医疗学术会议陆续恢复,医药反腐的影响正在消退,都进一步提振了投资者对医药板块,包括CXO板块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AI制药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一般来说,一款新药的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元,整个研发周期更是超过10年。而AI技术带来最显著的提升就是药物发现和研发效率的提高,有望进一步驱动行业降本增效。
而CRO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借助服务药物研发过程积累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成功和失败两类经验,均能够赋能、完善数据库。因此,CRO企业有望成为医疗AI赛道最大赢家。
减肥神药,或挽救CXO?
减肥药的爆红,也为CXO提供了新的续命稻草。
今年以来诺和诺德、礼来凭借着减肥药在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累计涨幅分别为39.20%、59.62%。在海外医药巨头的影响下,A股的减肥药板块亦走势强劲,资金趋之若鹜。如常山药业(300255.SZ)9月上旬以来累计涨幅超230%。
股价大涨的背后,是减肥药销量持续超预期,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GLP-1减肥药持续火爆,其预估相关药物年销售额到2030年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肥胖问题已经不容小觑。
不仅如此,减肥药似乎成为“万能药”,比如帮助肥胖成年人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有迹象表明,它们还可以治疗成瘾,甚至老年痴呆症等。
要知道,GLP-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减肥药的走红,带来产能的急剧扩张,这也意味着上游多肽类CXO企业忽如一夜春风来。
据悉,目前国内CXO企业正积极扩产,配合海外减肥药企的节奏,谁能抱紧两位寡头的大腿,谁的“躺赢”的日子就会提早到来。
在药明康德半年报中着重强调的TIDES业务,主要是多肽和寡核苷酸CRDMO,其中增长最快的正是减肥神药GLP-1靶点相关分子业务。还有凯莱英(002821.SZ),其中报表示上半年新承接9个多肽项目,并且已开始扩产,背后或暗示已有大订单。
业绩“踩刹车”,估值已大幅缩水
从业绩方面看,2023年上半年,国内CXO企业业绩放缓甚至下跌较为普遍。财华社根据同花顺i问财数据统计如下——
在42家CXO上市公司中,共有2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为负,占比50%,此外,又有不少公司利润增速明显下滑。
昭衍新药业绩大幅跳水。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12亿元,同比增长30.27%,但归母净利润仅9062.72万元,同比下降75.58%。公司表示,其持有的生物资产因市价下跌,对业绩产生了消极影响,这里的生物资产指的就是曾被炒上天的实验猴,公司“被猴耍了”,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整体来看,CRO板块的景气度回归理性。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板块的估值亦被压缩,如今20倍PE的CXO个股比比皆是,对比曾经50倍、60倍PE的高高在上的估值水平,当前资本市场可以说完全反映了行业的悲观预期。考虑到行业仍具备不错的成长性,或许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悲观的情绪是否过度?
结语——
长期来看,本土的CXO企业竞争力依旧,虽说红利期已过,想重回往日荣光似有难度,但是低增速时代依旧具备配置价值。
不少基金经理近期表示,医药行业是长坡厚雪的赛道,CXO板块的估值和持仓均位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已充分消化多重风险。随着国内创新药的加速,以及减肥药、AI带来的红利,CXO作为医疗卖水人的角色,长期景气度仍不可小觑。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