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炉,历届得主都有哪些成就?

日期: 2023-10-09 19:13
作者: 飞鱼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最后一个揭晓的诺奖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颁布。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Claudia Goldin获得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值得关注的是,Claudia Goldin也是历届获奖者中为数不多的几名女性经济学家之一,诺贝尔奖官网显示,其首次全面介绍了几个世纪以来妇女的收入和劳动力市场参与情况。

Claudia Goldin的获奖,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近些年女性主义的崛起、女性在劳动力市场话语权增加的大趋势。

历届经济学奖花落谁家?

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每年颁发一次,一般颁给1至3位经济学家。自1969年首次颁奖至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共颁发54次,92人获奖。

下面就让我们扒一扒以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看看他们在经济学领域有哪些重要成就:

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挪威经济学家拉格纳·弗里希和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共同获得。前者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术语,例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后者提出了现代动态经济分析和“蛛网理论”。

1970年,保罗·萨缪尔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凯恩斯学派在美国推广的重要学界领导者,在美国政界亦拥有巨大影响力,其著作《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经典教材之一。

1971年,俄籍美国人西蒙·库兹涅茨获奖,正是他提出的“库兹涅茨周期”与人口增长分析是长波经济研究的重大突破。这一理论至今仍是很多宏观研究员、资本市场人士经常运用的分析工具。他还深入研究了国民收入核算问题,被称为“GNP之父”,这对于衡量国家经济状况、以及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1972年,英国人约翰·希克斯与美国人肯尼斯·阿罗共同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获奖,他研究了美国的国际贸易,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他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纲纳·缪达尔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共同获奖,其中,哈耶克的大名如雷贯耳,他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知名的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他强调市场机制的优越性,反对过度干预和计划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哈耶克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全球畅销,彼时共产主义的老大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颇受追捧,但后来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1975年,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佳林·库普曼斯共同获奖,后者是经济计量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贡献广受学界关注。

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由于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芝加哥大学任教30年,他将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塑造成完整的经济学派,力倡自由经济,被称为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提出“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主张通过稳定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这一理论至今仍为各国政府广泛应用。

1977年,贝蒂·俄林和詹姆斯·米德获奖,前者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为后续的国际贸易的大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8年,赫伯特·西蒙获奖,作为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他提出了“有限理性”的观点,即管理人和决策者不是完全理性,也不是非理性,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有限理性”。因而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管理者作为人本身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等因素,决策者选择的并非是最优解,而是足够好的解。

1979年,西奥多·舒尔茨与阿瑟·刘易斯由于对发展中经济体问题的研究共同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年,劳伦斯·克莱因因其对宏观计量经济学开创性的研究与发展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主要贡献在于对经济政策评估、经济数据波动测量与预测的计量模型,在结构、规模、预测和先进的估算方法论方面均做出开创性的研究。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詹姆斯托宾,以表彰他“对金融市场及其与支出决定、就业、生产、价格的关系的分析”。他曾提出“资产组合理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1982年,乔治·斯蒂格勒因其对产业结构、市场功能以及公共领域管制的相关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最好的政府是管制最少的政府”,自由市场制度更为有效。

他的著作《寡头市场需求曲线和刚性价格》、《寡头理论》中,他揭示了寡头市场需求曲线模型理论上的不完备性和预期失灵,指出寡头市场下的价格刚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1983年,杰拉德·德布鲁因其把新的分析方法纳入经济理论以及把一般均衡理论予以严密的重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主要著作为1959年出版的《价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原理分析》,其中用数学模型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

1984年,理查德·斯通由于在国民账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将国民核算体系公式化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师从凯恩斯,继承了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思想。

1985年,弗兰克·莫迪利安尼因其在微观经济领域中提出的储蓄生命周期假设理论以及对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而获得经济学奖。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是一名新凯恩斯主义者,其关于利率对国民收入影响的论述对IS-LM模型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986年,小詹姆斯·布坎南因其对“经济和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与法制基础的开拓”而获得诺贝尔奖。他师从著名的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创始人富兰克·奈特,布坎南深受芝加哥经济学派影响。

布坎南坚持政府失灵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干预是导致失灵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公共选择理论,将政治决策引入经济理论当中。

1987年,罗伯特·索洛由于其对影响经济增长与福利结构因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推翻了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压倒性重要性的结论,建立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提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988年,莫里斯·阿莱斯因其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他提出了“阿莱悖论”、“可分配剩余”、“心理性时间”等概念,并运用数学模型揭示了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

1989年,挪威经济学家特里夫·哈维默获奖,他是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完善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之后,概率论成为了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1990年,哈里·马科维茨、默顿·米勒和威廉·夏普等三位经济学奖获奖,他们构建了投资组合管理的微观理论(均值方差模型)、金融资产的定价理论(CAPM)、公司金融领域的理论(MM定理)的发展,这三人的理论时至今日仍是金融学课堂的必修内容。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1937年,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回答了公司的为何产生,边界在哪里这一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这一概念,包括提供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等,并指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他将经济学和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增强了经济学的影响力。

1993年,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斯获奖,前者是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计量史学和新经济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作“新经济理论的创始人”、“经济史学的集大成者”。

1994年,约翰·海萨尼、小约翰·纳什和莱茵哈德·泽尔腾获奖,纳什为现代博弈论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提出的纳什均衡在博弈论的经济学应用中处于核心地位,有一部著名电影《美丽心灵》即是他的故事。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小罗伯特·卢卡斯。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凯恩斯主义学者对此束手无策,货币主义理论也不能对这种“滞胀”现象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卢卡斯把理性预期假说结合到货币主义模型中,形成了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主义学派,或称为“理性预期学派”。

1996年,詹姆斯·莫里斯和威廉·维克里获奖,前者开拓了非对称经济学领域,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自己的理论生动地总结为:信息与激励——关于“胡萝卜和大棒”的经济学。

1997年,罗伯特·默顿和迈伦·斯科尔斯获奖,默顿是研究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大师,他的金融期权的数学模型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学的基础性理论之一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表彰他对福利经济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森被誉为穷人的经济学家,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亚洲人和发展中国家的公民。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被称为“欧元之父”。

2000年,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获奖,其中,赫克曼是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开创者,,后者的离散选择行为理论成为现代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获奖,他们三人的理论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其研究工作改变了经济学家对市场功能的看法。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卡尼曼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创新了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修改了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开创了行为经济学研究新领域,其著作《思考快与慢》广为流传。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三世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以表彰他们在经济与金融时间数列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他们所研究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标志着“第二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真正兴起,他们是继卢卡斯之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二者都是博弈论领域的重要学者,谢林还将全球变暖解释为一个议价问题,即如果全世界能够减少排放,贫穷国家将获得大部分收益,而富裕国家将承担大部分成本。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埃德蒙·菲尔普斯,他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对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7年,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三位经济学奖获奖,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克鲁格曼,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奥利弗·威廉姆森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两者同属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治理领域,他们的研究共同证明了经济学分析可以解释大多数社会组织形式。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彼得·戴蒙德、戴尔·莫滕森和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他们三人建立的劳动力市场模型(DMP模型)解释了“失业率和空缺岗位是如何形成的”。

2011年,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获奖,他们对宏观经济中的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斯(Alvin Roth)和劳埃德·沙普利,传统的经济理论研究以价格机制为中心的市场如何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两位经济学家研究了在价格机制无法发挥作用时应当如何匹配资源的问题,并设计出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匹配算法。

2013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汉森和罗伯特·席勒因“对资产定价的实证分析”而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们目前对资产价格理解的基础,资产价格一方面依赖波动风险和风险态度,另一方面也与行为偏差和市场摩擦相关。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让·梯若尔因对“市场力量和调控的研究”而获奖。梯若尔在当代经济学三个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均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安格斯·迪顿因在“消费、贫困和福利方面的经济理论贡献”而获奖。他提供了定量测算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其表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无效。 ”

2016年,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特·霍尔姆斯特伦(Bengt Holmstrom)因对契约理论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有助于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契约和制度以及合同设计中的潜在缺陷。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理查德·塞勒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塞勒将心理学假设融入到经济分析中,通过探讨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及缺乏自制力等个人特质会如何影响个人选择,从而影响市场。“整体而言,理查德·塞勒所作贡献在经济学与个体决策的心理学分析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耶鲁大学的诺德豪斯和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罗默,表彰他们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研究中的贡献。诺德豪斯是环境经济学的开拓者,奠定“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基础。

2019年,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三位经济学奖获奖,他们都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人物,在减轻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2020年,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获奖,两位经济学家在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2021年,戴维·卡德和乔书亚·安格里斯特、吉多·因本斯获奖,三位在“劳动经济学的实证”“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论”方面具有特别贡献。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本·S·伯南克以及其他两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W·戴蒙德、菲利普·H·迪布维格获得殊荣,以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

在美国经济不景气、世界金融危机时隐时现的特殊时刻,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从事金融危机研究的经济学家,意味深长。他们在研究中,对全球金融危机做出了解释,帮助世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金融危机。

结语——

诺贝尔奖获奖者研究的领域通常带有浓烈的时代特色,从通胀、失业率高企再到计量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金融市场的风险、女性劳动力等等,经济学往往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今年的诺奖也已出炉,对现实又将产生何种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