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港股一片萧条之际,抗疫概念股集体拉升,开拓药业-B(09939.HK)涨6.67%,山东新华制药股份(00719.HK)涨6.08%,康希诺生物(06185.HK)涨4.36%,君实生物(01877.HK)涨3.11%,三叶草生物-B(02197.HK)等跟涨。
在A股市场,新冠特效药概念板块亦冲在最前方,板块指数飙涨超5%。其中,翰宇药业(300199.SZ)大涨20.04%,新华制药(000756.SZ)、众生药业(002317.SZ)均录得一字板涨停,森萱医药(830946.BJ)、拓新药业(301089.SZ)等多只医药股涨幅均超10%。
消息面上,抗疫概念股集体冲高,主要受第二轮新冠感染高峰预期不断加强的催化。
01新冠“第二波感染高峰”来临
近日,新冠“二阳”等话题频频冲上微博热搜。
5月22日,钟南山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表示,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全国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XBB系列毒株引发的,4月中旬起峰,5月底会出现一个波峰,感染人数将达到约4000万/周,高峰发生在6月底,将达到6500万/周。
钟南山表示,研发针对XB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并透露目前已经有两种针对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
随着第二波疫情感染高峰的到来,新冠药相关概念再度成为市场的焦点。
华鑫证券研报指出,从美国感染趋势来看,随着新冠毒株的持续变异,在经历第一轮感染高峰后感染仍持续发生,新冠口服药需求度将持续存在,而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可缩短病程的新冠口服药需求将迎来高峰。此外,60岁以上人群对新冠药物的需求度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二级市场率先给了反应,投资者情绪升温,抗疫概念股相继走高。受此拉动,今日,生物医药、医药外包概念、中医药概念等整个医药板块均有所反弹。
回望疫情三年,不少致力于新冠药物研发的上市公司都曾是资本的“宠儿”。
以山东新华制药股份(00719.HK)为例,去年12月初,常年在3港元-5港元徘徊的山东新华制药股份异军突起,12月中旬一度冲高至17港元。
但随着新冠步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曾红极一时的新冠口服药概念股不再是市场追逐的热点。随后,山东新华制药股份的股价持续下滑,迄今已连续下跌5个多月时间,截至5月23日,该股收盘为6.8港元/股。
新华制药的表现并非孤例。新冠口服药普克鲁胺自2021年宣布美国临床中期数据无效后,开拓药业-B(09939.HK)在资本市场的走势也如同过山车。该公司以20.15港元的发行价上市一年多后,于2021年9月初一度冲高至89港元,随后股价进入漫长的下行通道,不断创下上市新低。
截至今年5月23日,该股收盘价为4.48港元/股,相比2021年巅峰时期超300亿港元的市值,如今公司市值已缩水到20亿港元左右。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家公司外,在此之前,整个新冠药板块都经历了一波大幅回调。因此,部分标的存在着超跌反弹的需求,但新冠药板块行情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投资者追高需谨慎。
02哪些机会可以挖掘?
究其根本,防疫“放开”后,医药板块基本面最大的核心变量,在于新冠疫情、流感疫情的蔓延所催生的相关产业链需求上升,以及防疫政策优化之后所带来的医疗终端客流量复苏。
中泰证券此前表示,随着第二轮新冠感染高峰可能到来的预期不断加强,建议从检测、预防、治疗等角度切入布局新冠产业链机会。
华安证券则指出,关于新冠第二波的预期,根据海外的疫情进展做出了推演,预期第二波的幅度不大,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窗口不高,反而去年疫情受益超跌的公司,可以进入配置区间。
站在当前时点,有不少机构认为,近日医药股反弹,新冠“第二波感染高峰”来临只是诱因,医药板块真正的底气在于疫后就诊,及消费复苏明确。
德邦证券表示,2023年医药有望戴维斯双击,将迎结构化牛市,有业绩和政策两大支持:1)业绩上,国内进入后疫情时代,就诊和消费复苏明确,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2)估值上,医保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控费逐步转向国家对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大;医药行情持续性强,医药消费等将依次崛起。
安信证券也认为,随着医药行业基本面的持续回暖,部分标的迎来较好的配置时机。
该行指出,在经历两年的调整后,许多优质医药公司的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继续看好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潜在成长空间巨大、有一定估值优势的创新药、医疗服务、创新医疗器械、特色原料药等细分领域,同时也关注医药行业内因国企改革有望带来效率提升和估值修复的相关投资机会。
综上,就眼下形势来看,疫情要倒退至此前大规模爆发水平或不太可能,但情绪面煽动难免引发二级市场行情异动,今日医药概念股的爆发正说明这一点。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