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日上市没多久之后,微创机器人-B(02252.HK)就迎来了自己的股价巅峰,最高时一度涨到了73.45港元/股。不过,巅峰过后便是落寞,其股价就此陷入了漫长的下跌之中,至2023年5月10日已从最高点累跌超70%。
股价表现如此萎靡,这家生物科技企业的基本面情况又如何?
多款手术机器人已上市,业绩亏损持续扩大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机器人”)是微创医疗(00853.HK)旗下子集团,2014年启动研发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作为微创集团的内部孵化项目),2015年在中国成立公司,开始公司化运营,并启动研发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此后于2021年11月2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据介绍,微创机器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黄金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已积累数款处于不同研发、临床、注册及商业化阶段的产品。其中,三款旗舰产品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蜻蜓眼、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均已通过绿色通道获得上市批准。
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公司的营收算是处于增长状态,2021年时仅为215万元(如非特指,以下元均指人民币),到了2022年则同比飙增904.79%至2160.3万元,增幅亮眼,但规模依然太小。
而在盈利方面,微创机器人的归母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额在持续扩大,于2022年其归母净利润亏损达到了11.4亿元,同比扩大95.53%。
微创机器人2022年在营收录得增长的基础上却迎来了净亏损扩大是因为去年是该公司手术机器人核心产品的销售元年。
据悉,在2022年,其核心产品图迈实现五台中标,并完成首台商业化装机。与此同时,鸿鹄则于期内先后在中国、美国和欧洲三个全球主要市场获证,并实现首台国内中标;在海外市场,鸿鹄在美国顺利完成首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而国际合作开发产品Mona Lisa成功开拓中国台湾市场,并达成首台销售。
另外,2022年,蜻蜓眼的商业化推广亦在有序推进,实现销售量及收入的快速增长。
总的来看,产品实现商业化带来了营收的大幅增长,同时商业化元年微创机器人的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均有较大提升进而导致了其2022年的亏损扩大。
赛道优质但亦存问题,微创机器人何时盈利?
和港股市场的众多生物科技企业一样,何时实现盈利也是微创机器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就行业而言,手术机器人是近年来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最重要的创新突破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提升手术精准度和稳定性,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周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有效缩短外科医生的学习曲线,减少术者的辐射暴露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手术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手术机器人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于2025年达到285.1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1%;而至203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19.0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8%。
中国的手术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凭借中国患者人数众多,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旺盛,再加上扶持政策,手术机器人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快速增长空间。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于2025年达到人民币174.7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2.9%;而至203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将达到人民币709.5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2.3%,增速较之全年手术机器人市场更胜一筹。
因此可以说,手术机器人是一条前景向好的优质赛道。
不过,手术机器人领域前景虽然远大,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方面,此前手术机器人存在收费标准不明确,经常引发一些争议。不过,这方面已经有所改善,2022年湖南下发《关于规范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使用和收费行为的通知》,规定手术机器人辅助骨科、头颈外科、胸外科、心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妇科手术操作,统一作为手术价格项目的“加收项”进行收费。
与此同时,手术机器人进院的费用较高,不仅采购费用高昂,还需配备相应的操作团队、改建手术室等;而且国内患者对于手术机器人的接受程度也有待提升。综合下来,对于医院来说,存在投入后收益难以预期的问题。
此外,手术机器人多个细分领域是一个进口品牌垄断市场,国内厂商由于起步较晚,虽然进步快,但领跑的主要还是国外巨头。
包括上述在内的一些问题也导致了国产手术机器人厂商的盈利困境。
据了解,近些年来,港A两市有多家手术机器人厂商实现上市,包括天智航-U(688277.SH)、威高骨科(688161.SH)、润迈德-B(02297.HK)等。
还有一些即将上市或者打算上市的国产机器人厂商,如精锋医疗、术锐机器人、思哲睿、键嘉医疗等。
从披露的资料来看,这些国产机器人厂商的盈利状况大多不怎么好。其中,润迈德-B在2022年亏损了13.4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12.42%;天智航-U 2022年亏损了1.1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8.34%。
综合而言,手术机器人的行业前景广阔,且国内市场较全球市场增长得更快,另外该领域还存在着国产替代的需求,对于国产手术机器人龙头来说这是一条很优质的赛道。
只不过,由于上述一些问题的存在,国产手术机器人厂商存在着盈利难的困境,而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渐解决,以微创机器人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厂商有望迎来加速放量,并逐渐实现盈利。
此外,由于国外起步早,患者的接受度更高,国内厂商借助价格优势推进的全球化布局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点,这对于微创机器人等国产厂商实现盈利也有重要影响。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