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当中有跻身全球出货量前五的小米、OPPO和vivo,也有跌落神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酷派,以及几乎销声匿迹的联想等品牌。
酷派(02369.HK)是中国手机通信市场的老牌厂商,曾与中兴、华为、联想齐名,这四家厂商被美誉为“中华酷联”。如今,除了华为还勉强维持在第一梯队,其他三家企业已淹没在智能手机时代的变革当中。而酷派,则是其中最惨的一家企业。
作为曾经力压三星和苹果拿下国内智能手机销量桂冠的品牌,酷派后来在大风大浪中没能撑过来,被拍打在了“海岸”上。销量暴跌、亏损惨重、品牌没落,酷派正疲于奔命。
“流血”不止的昔日巨头
时光飞逝,又到了公布上年成绩单的日子。不出市场所料,酷派去年的成绩单简直拿不出手。
于3月8日,酷派披露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的收入约为2.06亿港元,相较于上年6.65亿港元骤降约69%;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预计介于6.1亿港元-6.4亿港元,同比增长6.64%-11.89%。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酷派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国内整体市场低迷,及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年中新推出的手机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因而采取了更为激进的销售激励政策。
事实上,这并不是酷派的第一次亏损,在过去六年,亏损一直与酷派相伴。
上图可以看到,2014年是酷派走上巅峰的一年,当年实现收入249亿港元,净利润5.13亿元,次年净利润达到23.25亿港元的高度,但营收大幅下滑。
自2016年起,酷派就陷入了亏损的漩涡中,当中只有2019年产生了1.12亿港元的盈利。累计来看,2016年-2022年,酷派共计亏损接近90亿港元。
酷派从神坛跌落的原因众多,如曾过分依赖运营商而埋下地雷、“卖身”乐视(乐视后来崩塌,酷派因此受冲击)、华为和小米等厂商的冲击等等,导致酷派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业绩一落千丈。
受此影响,酷派股价也随之崩塌,如今市值不到10亿港元,沦落为仙股。
在2015年-2020年快速走向衰落的期间,酷派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试图扭转在国内经营不善的颓势。在欧美和日本等市场,酷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美国市场曾实现单品销量破百万。但自疫情以来,酷派的海外市场表现不佳,2021年海外市场营收仅为5亿余港元,较2016年的25.9亿港元削掉了超过7成。
很明显,将战略延伸至海外市场也很难走得通,酷派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均没能找到增长点,这也导致公司被同行大幅赶超。
行业红利已过,市场竞争压顶
身为中国手机通信市场的老牌厂商,酷派的软硬件研发实力并不赖,其在通信领域累计申请专利一万余项,并取得5G相关专利百余项,还在2021年深圳企业创新实力百强榜中名列第七位。
基于其研发根基,酷派CEO陈家俊曾在2021年提出“三年内重返第一梯队”的目标。但以酷派当下的状态以及行业需求持续疲弱,酷派重返行业第一梯队的梦想或将成为泡影。
市场需求方面,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相当饱和,叠加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导致出货量出现了下降。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12%至12.05亿部,创下自2013以来的最差年度业绩。而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更低迷,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2.64亿部,同比下降23.1%。
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日发布报告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会低于12亿部,同比下降1.1%;而中国市场的出货量预计将仅有2.83亿部,同比也会下降1.1%。
在2021年之前,因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严重,酷派并未披露其出货量数据。在2021年,酷派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63万台,2022年上半年则为19.56万台。
在整个市场中,酷派的出货量已被其他头部厂商碾压。202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6亿部,由此粗略换算,酷派的市场份额仅为约千分之一。
当前,手机市场对于产品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苹果、小米等厂商在加码智能手机业务的同时,亦开始纷纷往造车领域寻找第二曲线,OPPO也布局了汽车市场和金融市场。酷派则徘徊不前,如何在手机领域保住根基才是其目前的首要任务。
在2022年半年报中,酷派表示: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集团长期战略,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持续以高频场景为基础做创新及提升用户体验,为广大奋斗者提供极具满足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