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股价大涨超8%!“负极龙头”贝特瑞拟50亿元加码硅基负极材料

日期: 2022-02-17 20:08
作者: 虹小豆

继高镍三元材料布局热潮之后,关于硅碳负极的产业化也开始提上日程。

2月16日“负极龙头”贝特瑞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贝特瑞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拟在深圳市光明区内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

利好消息释放,二级市场应声大涨。截至2月17日,贝特瑞收报114.01元/股,涨幅达8.88%,创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聚焦硅基负极材料产能扩张

据了解,伴随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传统锂离子的能量密度逐步逼近极限,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已是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克容量高达3500mAh/g以上的硅基负极材料应运而生,与石墨负极材料相比,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能量密度超其10倍以上。为了尽可能的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近几年来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参与到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其中,贝特瑞作为国内最早量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2019年至2020年连续2年公司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国内领先。截至目前,公司已有硅基负极产能达0.3万吨,手握硅氧、硅碳两种路线,已实现批量供货松下电池。

本次,公司豪掷50亿元再度加码硅基负极材料产能扩张,有望进一步构筑规模优势。

根据整体规划,该项目在取得深圳市光明区的建设用地后,拟分期建设,于2023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年产1.5万吨硅基负极材料产能;并于2028年前实现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产能全面达产。

对于此次扩产,公司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相对应的硅基负极材料也迎来了发展期。为此,公司本次拟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以满足未来市场需求。

锂电负极龙头,业绩超预期

贝特瑞成立于2000年,2015年上市新三板,2020年7月晋升精选层。在2021年11月15日平移北交所后,贝特瑞便一直蝉联市值冠军至今,因而被冠上“北交所一哥”的称呼,成为了家喻户晓“明星股”。

但在此之前,贝特瑞并不为人所了解,常以中国宝安下属子公司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

从中国宝安的产业布局来看,贝特瑞着重于高新技术领域,涉及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硅基等新型负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

其中,在负极材料领域,贝特瑞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自2013年开始算起,其负极材料出货量已连续8年位列全球第一,尤其是天然石墨负极产品出货量“一马当先”。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底贝特瑞负极产能10.38万吨,全年负极产量达7.53万吨,市场份额占比高达22%。

在正极材料领域,以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代表两大类产品的销量表现同样抢眼。出货量上,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于2017年至2019年持续多年位列全国前三;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于2019年位居国内第三。

在正负极业务双轮驱动下,公司业绩迎来“收获期”。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42.07亿元,同比增长168.83%;实现归母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232.45%。

分业务看,负极材料营收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实现营业收入23.93亿元,同比增长98.54%;正极材料营收15.87亿元,同比增速较快,达565.75%。

从客户角度看,公司海外客户占比较高,覆盖LG、三星SDI、松下、SKI等优质客户。

1月10日,贝特瑞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约在13.5亿元至15.5亿元,同比增加173%至213%。

对于业绩的增加,公司表示,报告期内下游锂电池市场持续景气,电池材料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正负极材料销量快速增长,产销两旺使得公司当期业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下游旺盛需求促进下,公司2021年度还投资了5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12万吨负极针状焦生产线、年产8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一体化产线、年产5万吨锂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年产4万吨的锂电负极材料建设等项目,紧随该等项目建成并陆续达产,有望继续为公司业绩增长助力。

后语

二级市场上,“北交所一哥”贝特瑞股价近期以来的表现却较为一般。

回顾2021年,公司股价如开挂一般“扶摇直上”,尤其于北交所上市当天涨至198.08元/股高点,全年累计涨幅高达285.9%。

不过,自公司股价站上高点以来,却一路回调至今。近期,公司在3.32亿限售股解禁的压力下再度深跌,后期股价能否强势崛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