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发布报告,从2月中旬到3月25日,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及MSCI指数分别下跌了10%、15%和18%。自3月25日以来,沪深300指数及恒生指数分别上涨了8%和3.6%,而MSCI中国指数持平(涨0.1%)。在导致市场下跌的多项因素中,两大主要触发因素是:1)在岸的新公募基金销售额先是飙升、之后回落,这是A股新增资金流的第一大来源;2)1季度末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增加1万亿元至9.1万亿元(5月12日发布数据)。在大宗商品价格与加密币回档、利润率压力担忧减轻的情况下,场外存在大量资金。
历史上有三段时期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季度环比增幅在1万亿元及以上:2015年3季度、2017年2季度-3季度、2020年1季度。其中两段与股市避险有关,一段与债市避险有关:2015年3季度那段时期之前,2015年5月A股遭抛下挫;2020年1季度与新冠疫情所致的避险有关;2017年对于债市而言是艰难的一年。当时经济基本面强,2017年1季度央行两度上调OMO和MLF利率,货币政策收紧。
2017年,对银行同业存单融资的金融监管收紧以防止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对资管和理财产品业务的监管规定统一。由此导致债市遭抛重挫/去杠杆,资金流入货币市场基金。此次,瑞银认为在即将到来的一个季度,在岸股市可能比在岸债市提供更大的上涨空间。
2020年9月至12月,月均新增在岸公募基金销售额为255亿美元;2021年1月飙升至706亿美元。假设新流入资金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在2月中旬春节之前产生收益而放入的,那么1月至2月中旬的增长看来是不可避免的。2月/3月新公募基金销售额分别达到了406亿美元/345亿美元,即便机构投资者情绪变得谨慎。之后在4月,散户情绪也变谨慎,4月总销售额为129亿美元,5月截止24日为92亿美元。
截止4月底,所有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和中证500指数成份股企业都公布了2021年1季度业绩。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企业报告称净利润同比增长35%,幅度高于市场预期的20.5%;中证500指数成份股企业报告称净利润同比增长98%,幅度也大于市场预期的57.3%。截止5月21日,约占MSCI中国指数市值82%的成份股企业公布了2021年1季度业绩,期内净利润增长42%,市场一致预期为增长18%。上市公司看来在抢占收入市场份额,为利润率提供支撑,有些情况下经营杠杆也更好。
由于1季度的报告净利润资料包括了一次性专案,因此如果剔除了一次性项目的可比中期业绩呈现出相同格局并为2022年的增长前景提供支撑,那么市场预期或改善。瑞银注意到,中国的股票往往在盈利增长前景向好的时期录得稳健回报。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