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聚焦大湾区|民营经济展活力,产业创新是未来!

日期: 2021-04-28 20:38
作者: 李莹

进入4月,和气温一起升高的,还有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度。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备受关注,上百名记者奔赴粤港澳大湾区采访报道,中央专项资金对粤港澳大湾区直接进行投资,海南博鳌论坛讨论了粤港澳大湾区现象,并将其列为分论坛“城市群带动发展”的主题。

粤港澳大湾区热背后,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对肩负国家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使命的大湾区的一种鞭策。

在目前国际形势下,中国亟待解决科技创新、制造业升级改造发展命题,而自身资源禀赋在国内具有天然优势,且产业类型储备相对丰富的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提振国内经济的领头雁。

是时候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真正的实力了。

民营经济闪烁活力,产业创新之城闪耀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果断表示,区域经济他就看好两个地方:一个长三角,一个珠三角。

理由是,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越具有活力,越具有增长动力,这种增长的动力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到区域来。

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根据《2020年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榜单,粤港澳大湾区上榜企业有108家,占比21.6%。前十名中,有4家总部位于大湾区,占据半壁江山。

在民营经济中,深圳就包揽了规模最大的三家,分别是榜单价值近5万亿元的腾讯控股、价值1.48万亿元的中国平安保险和价值1.1万亿元的华为。

华为、平安、腾讯、正威集团、比亚迪等,大疆、华大基因、光启、优比选……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产业巨头成长于粤港澳大湾区,领跑国内乃至世界各细分产业,闪耀全球。

从上述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头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创新的力量,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活力激荡香江。

在这块民营经济高地上,产业创新成为企业竞跑的方向。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科技集群。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发明专利授权量6.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3.9万件,分别占全国13%和15%。

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2020年PCT专利全球企业50强中,中国共计13家企业入围,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企业9家。

华为拥有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及企业PCT专利申请量最多,为5464件;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1801件,位列第二;中兴通讯拥有1316件,和平安科技的1304件数字很接近。

从自主研发能力上看,这些民营企业已踩着山寨和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帽子”,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华为内部统计数据称,华为2020年华为总营收1367亿美元,增长11.2%,利润99亿美元,增长10.4%。

连续数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厂商,华为的海外收入是彰显其世界级科技企业的含金量,一度贡献了65%的收入比重。

无人机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大疆,独占全球无人机的市场份额高达70%,成为全球创新企业中的“超新星”。

正是无数个“华为”、“大疆”,奠定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基础,并成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必要支撑。

资源禀赋优异不辱使命,新命题发展下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内众多城市群中乘风先行,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先天的资源禀赋。

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拥有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其市场经济体制与相关制度运行体系相对更加成熟。

而深圳作为世界之窗,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也积累了产业技术优势,并辐射带动广东省、乃至珠三角的经济腾飞。

从产业机构看,以广东省为例,2020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110760.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69.9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3450.17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540.78亿元,同比增长2.5%。

一般而言,在工业经济向创新产业演化过程中,经济增长将由工业拉动向服务业拉动转变。具体而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成为第一大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广东拥有粤港澳大湾区9座城市,以广东省为代表,可以大概窥出粵港澳大湾区已经逐步过渡到服务经济,并进入创新产业带来的经济结构转型。

根据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独特的资源禀赋,《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为每座城市量体裁衣。

珠海、佛山将作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佛山还将被支持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

深圳、东莞则是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核心;东莞等市将被支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香港则将被支持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

纵观粤港澳大湾区,不论在经济体制上还是在资源禀赋上,湾区各城市间都具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但仍要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梯队间发展依然具有不平衡性,各方面差距依然较大,部分地区和领域还面临发展瓶颈,存在资源能源约束、生态环境压力等多方面挑战。

金融开放,为创新插上翅膀

产业创新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撑,例如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其他湾区不能比拟的人口优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仅6669.92万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达到7264.92万人,比上年增加近150万人。其中,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占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量的88.74%,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占10.32%和0.94%。

尤其是深圳、广州这类新兴产业发达,传统产业升级较快的城市。2019年广州、深圳两个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分别比上年净增40.15万人和41.22万人,占同期珠三角核心区常住人口增量的55.73%。

人口加速流入,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红利延长,年轻劳动力在国内较有优势,以5%的人口创造了12%的GDP,取得更强大的人口经济效应。

从现有发展格局看,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湾区经济体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湾区,发展潜力处于领先状态。

在土地方面,虽然深圳狭义上的土地问题较为突出,但珠三角却拥有广大的腹地,粤港澳九城之间资源可以差异互补。

广义上,产业创新的空间已经足够宏大。在2021年4月举办的城市创新发展院士峰会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伟强介绍,广州预计2030年可提供高质量发展产业空间3.4亿平方米,50%以上的就业人口可在30分钟内到达工作场所,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可新增107所优质中学,98家三级医院,比现状翻了一番。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一衣带水,形成犄角之势,区位优势有利于人口、土地、金融等各要素之间的自由流动。

打造新兴产业集群,金融是不能不说的沃土。融资,上市,再融资,资本的助推是创新的一大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大金融重镇,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拥有政策开放优势,拥有深交所、港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

目前深交所正在试点改革,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明确指出,支持深交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发行平台,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打造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高地,建立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

就在深交所酝酿大变革的同时,隔壁一水之隔的香港交易所也在承接中概股的回归,迎来更多新经济公司,上市公司主体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作为承接中国对话世界的重要窗口,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诞生一批明星公司,并通过香港走向世界。

撰稿:李莹

1998-2024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