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世界上将近一半的黄金都产自这里,素有“黄金之乡”的美称,由此吸引了不少资本前来掘金,其中曾因并购欧洲老牌发动机企业斯太尔的硅谷天堂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硅谷天堂)在业界颇为出名。
10月3日,这位“黄金开采专家”再次递表港交所,申请在主板上市,而这次距离其第一次递交IPO正好间隔近半年时间。
执着于港股市场的硅谷天堂,上市后拟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开发新矿区及运营Tau Lekoa地下矿、开发新矿区及运营Weltevreden项目,其余用于公司日常营运。
招股书显示,硅谷天堂于2015年成立,起初通过收购VMR在南非涉足黄金开采行业,主要业务为开采含金矿石并将其精炼成合质金锭。
公司拥有丰富的资产组合线,包括两个地下金矿资产(即正在运作的Tau Lekoa地下矿及两个开发项目(Weltevreden项目及Goedgenoeg项目)及Kopanang地下矿)、Buffels地表矿物矿场以及两个加工厂(西部金厂(West GoldPlant)及Nicolor选矿厂)。
其中因Tau Lekoa集团及Kopanang地下矿均位于举世闻名的太古代晚期Witwatersrand含金沉积盆地西部边陲内,公司拥有丰富的黄金储量。
然而,这样富足的自有资源储备并未给硅谷天堂带来稳健的业绩表现。
2016-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33亿美元、1.30亿美元、2.20亿美元,由于主要靠销售黄金来获取收益,近几年黄金销售的营收占比达九成以上,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黄金价格波动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最主要因素。
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硅谷天堂的黄金平均售价为1248.1美元/盎司、1256.5美元/盎司、1273.7美元/盎司,与全球黄金市场的价格大致相符,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值得关注的是,黄金价格的上涨并未冲击到其在市场上的销量,相反黄金销量的增速还要高于价格的增速,由此价量双升之下硅谷天堂在2018年的营收较此前大大拉升。
但与较好的营收情况相反的是,硅谷天堂当前尚处于毛损阶段,也就是公司赚的钱远不及花的钱多,有些让人大跌眼镜。
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其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7%、-4.7%、-20.3%,毛损持续扩大,尤以2018年最为严重。
按矿区来看,公司在2018年收购的Kopanang地下矿因在收购后的过渡期没有达到其计划生产水平的情况下,仍产生了大量销售成本,使得这一块在2018年录得-18.6%的毛利率;同样Tau Lekoa地下矿因销售成本的增速较收益较快,也使得其毛利率由2017年的-8.8%大幅扩至-36.7%。
由此可见,公司产品线单一,在预估产量没能达标或黄金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销售成本仍在不断叠加,最终会导致业绩走势不稳定甚至出现亏损的结果,这可能是硅谷天堂最大的业务风险点所在。
加之,黄金在上游端的开采及在全球市场的中游流通环节,期间还潜藏着外汇变动、矿区事故以及矿区黄金开采规模不明朗、金矿储量枯竭等风险。
尽管如此,全球黄金需求缺口仍然巨大。
细分用途来看,全球黄金需求可分为金饰需求、私人及机构投资需求、技术应用需求及中央银行黄金储备管理需求。
未来几年,金饰需求预期将略微下降,而投资性需求则有可能受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及全球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出现波动。相反随着黄金在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预计技术上的需求将适度增长。同样为维持金融稳定,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需求也将有所增加。
从地域消费来看,截至2018年底中国消费黄金最多,占据市场份额31.6%,尤以金饰加工及金条金币消费居多,印度及欧洲紧随其后,分别以23.1%及7.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及第三。
虽市场需求不断驱动黄金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但入局者进军这一领域仍面临较高门槛。
因为在黄金开采行业,即使是小规模作业也需要很高的初始资金支出,包括开矿前的勘探成本,以及进入矿体、安装基础设施、遵守环境要求、申请许可证、凿井和移除初始覆盖层的成本,这是黄金市场的主要准入壁垒。
同时,严格的监管要求及高昂的环境修复成本也是挡在新准入者进军黄金市场的一大障碍。
当然对于行业老手硅谷天堂来说,较高的市场准入壁垒为其挡掉了不少新竞争对手,也为其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可以算是自身的一大先天优势。
不过,现有行业内竞争仍很激烈,因而丰富自身资源储备、提高矿藏开采技术、优化成本端结构仍是硅谷天堂未来的主要任务。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