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国际发表研报指,全球开启降息潮,中国将有更多空间调整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存的背景中,中国将通过定向降准向中小银行注入资金;也可下调TMLF、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利率及增加额度鼓励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投放贷款,以缓解流动性的结构性问题。不过,倘若贸易争端继续恶化,全球经济大幅放缓,步入经济衰退,那么,中国宽松力度将会加大,以维稳经济增长。
研报指出,美联储降息并非万能。7月美联储如期降息25基点,市场对利率上升的忍耐力已然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仅缓慢上升至2.25-2.5%就引来了美国政府的不满;3个月与十年国债利率也出现倒挂。短期与长期利率的倒挂将压缩以短端负债、长端资产为运营模式的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给金融系统埋下风险隐患。
有观点认为此轮降息与1995年、1998年的预防式降息类似。然而,纽约联储的收益率曲线模型已暗示美国经济在2020年将大概率陷入衰退,即使美联储提前降息或也难挽颓势。与此同时,美国实际利率接近中性利率,当下的宽松环境远胜于1995年与1998年的紧缩状态。因此,降息带来的预防效用有限。仅凭借有限的降息次数可能难以抵御衰退的风险。“预防式降息”演变成衰退中的“趋势性降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研报还指,中国货币政策具有独立性,中美货币政策多表现分化。此外,特朗普推文表示,将于9月1日开始对中国剩余的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关税。中美贸易谈判不确定性上升。贸易争端的恶化将使得中国外需更加疲弱,拖累经济增长。而中国货币宽松的窗口已开启。若贸易摩擦升级,货币环境的条件放宽是大概率事件。不过,全面降息并非首选。由于中国利率传导机制并不通畅,历次全面宽松周期中,资本率先投机于股市与房地产,而非投资于实体经济。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背景中,为避免资产泡沫、加剧金融风险,全面降息不可期。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