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2019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周今日于港交所金融大会堂举行,在专题论坛一环节,由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担任主持人,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胡章宏、瀋阳药科大学教授兼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苏岭、信达生物(01801-HK)首席财务官奚浩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主任及讲座教授杨梦甦参与讨论,就“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发展”进行思想交流和经验分享。
自港交所实施上市制度改革以来直到今年4月底,新经济公司发行新股融资额达到1504亿港元,占到同期融资总额一半以上,9家生物科技公司发行新股,另外还有超过10家生物科技公司递交IPO申请等待上市,香港正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中心。
胡章宏认为,在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內的生物科技发展是传统和新亮点的结合,香港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是传统,而国家建设科创中心、港交所上市新规的颁布等则是新的亮点,两方面不断进行融合令到生物科技的发展走势呈现更有意思的图景。胡章宏称,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等高兴技术令生物科技的发展得以加速;另一方面上市制度改革令生物医药投融资变得更加便捷;此外,生物医药行业自身的专业化分工和巨头整合亦在不断发展。
而从科研角度来说,生物科技要取得实质性发展,不可或缺的是政府支持作用。瀋阳药科大学教授、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苏岭认为,具体来说应专注在四个方面,包括需要扎实科研能力、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科学高效的监管审批体系以及资金体系。他认为过去內地在药监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大进步,但在医药科技能力方面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还需要长时间累积。“如果未来在药品进出口、遗传资源管理、物流等方面有更加优化的安排,则相信湾区內生物医药科技发展将更有吸引力”,苏岭称。
作为在港上市的生物医药代表企业的信达生物今日亦参与论坛讨论。奚浩称,“公司当时在经过五轮私募基金融资后,面临着选择在哪里上市的问题”,因考虑到香港背靠內地有强大支持,又能吸引全球富有经验的投资方,虽然现时香港生物医药板块仍是新鲜事物可能仍欠成熟,但相信未来会有很大发展空间。
生物医药科技在教育领域来说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学科分支,杨梦甦称,生物科技聚集地的一大特点是创新有强劲源头,而这个源头便是大学,政府需要在这一方面扩大投入;而另一个特点便是形成产业化,他认为现时大湾区其他产业联合已经得以实现,相信未来生物医药的联合也是水到渠成。不过在生物医药科技概念日渐火热的当下,杨梦甦认为仍需注意避免同质化问题,各城市在发展生物医药时需要协调;另外金融界也需要对生物科技的投资有耐心,“在香港基本元素具备的情况下,假以时日香港定能成为生物科技中心”。
文:邹舒惠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