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内地职场,加班还是比较普遍的,特别是IT行业尤其严重,久而久之就成了行业常态。比较严重的就是“996”了,即上午九点开始工作,晚上九点结束工作,一周工作六天。当然,比996还要厉害的也有,尤其是一些互联网公司。
前几日,马云曾表态“不为996辩护,但为奋斗者致敬”。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所谓的狼性拼搏精神一直以来都被企业所看重。可问题是,即便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员工和公司并不是生命共同体”,也没有人需要为别人的梦想买单。
不幸的是,即便996成为常态的IT行业,职员拿到的工资也要比普通的职场员工要多一些,但是,面对高起的房价,他们依然“望房兴叹”。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快速上涨的房租,动辄大几千的租金也足够让技术精英们倍感压力。
多少个996才赶得上房租、房价增幅?
事实上,关于房子,是每一个在职场打拼的人心里挥之不去的“阴霾”。非但房价上涨的速度远超过工资上涨的速度,恐怕以后租房都是一个大问题。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70个城市3月份房价数据。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70个城市总体房价均呈现出上涨回暖的态势。
其中,3月份,有65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2月为57城。从环比涨幅来看,丹东涨幅最高,为1.9%。北上广深分别涨0.4%、跌0.1%、涨0.8%、跌0.3%。从同比涨幅来分析,西安等5城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均超过了20%。
2月份,新建住宅市场价格中,有9座城市的房价环比下调,3月份只有4座城市,其中包括深圳、上海。
二手房住宅方面,有57座城市价格呈现上涨态势,较2月份的47城整整多了10座。而从涨幅来看,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较2月份扩大了0.2个百分点。
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4%、0.3%和0.7%,广州下降0.5%。整体来看,楼市的凉意正在渐渐退却。
别说一线的北上广深,随着前两年房价一路上涨,一些省会城市的房价都已经让人无法接受了。以往,在一线城市打工,在二三城市买房的想法已经变得不切实际。
以杭州为例,曾经的“人间天堂”杭州,这两年房价的涨幅,一骑绝尘。
根据某平台的数据,2019年杭州市郊区的房子已经上涨到两三万一平米,而杭州市2019年平均薪资只有5389元,毫无疑问根本不够。即便是IT技术人员,月薪两到三万,恐怕也很难买得起。
更可怕的是,房价高不可攀的同时,是房租的快速上涨。根据安居客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截止到3月29日),北京市房租均价为4800元,较2月份房租均价上涨290元,环比增幅达6.43%。
而从最近发布的《50城房租收入研究比》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房租收入比均超过45%,北京、深圳甚至超过了50%。换言之,即便职场员工已经运转到996模式依然是买不起房,甚至跟不上房价,房租上涨的速度。
“因为我这样,所以兄弟也要这样”是什么逻辑?
仅从职工收入来讲,内地所有企业中,要执行996制度,恐怕只有华为一家有资格。
在华为,创始人持股只有约1%,剩余的约99%股份都由任正非以外的员工持有,是100%员工持股的公司。也就是说,员工努力工作就是给自己干。
对于企业而言,特别是互联网科技企业,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产业升级的进行,很多企业原来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开始逐渐显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问题被进一步放大。
简单而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深化,企业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以马上消化这些问题。然而,市场上竞争不断加剧,此消彼长,根本就不会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大家静下来解决问题,不进则退。所以,也只能通过延长工时,整体地都在慌里慌张的往前推进。
以电商行业为例,阿里、京东、拼多多,事实上大家在服务水平、市场覆盖面上已经没有绝对的差异。但是,谁也不敢慢一点,只要一怠慢,别人就会跑在前面,市场红利就会被更具竞争力的一方拿走。
所谓的创新能力不足,是指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是在量上的竞争,而并非建立在模式创新与结构调整上的。很多问题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只能够靠延长工时来实现。
所以,大家都在抢、都在拼。甚至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们都以弱肉强食的角度来看问题,如:“不行就滚蛋”,“因为我这样,所有兄弟也要这样”等。
当然,管理者们的看法,以及对员工996的要求可能都是片面的。企业自身发展的瓶颈,创新能力不足,领导力不足导致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为什么要靠向下施压来解决?还要冠以情怀、梦想、福报这一类有“鸡汤意味儿”的话,实在是讲不通。
市场竞争之外,还有管理者的“小我”和“私心”。整个社会还是不接受失败,不习惯于落于人后。也许,企业需要的是一个自我调整的空间,静下心来谋划创新,解决问题,快速发展,而不是要求员工延长工时,各种讲付出。
当然,如果真的要求员工拼一点,那么不妨在把员工当兄弟的时候,分一些股权给员工,并辅之以组织创新和多种分配方式介入。如此,才能真正地激发员工的活力。
产业升级之外,法律监督机制也要升级
事实上,像华为这样的公司还是很少见。稍微知法的公司,都不是明着来,而是通过或曰精明或曰鸡贼的手段逼迫员工“自愿”加班。
不过,也有些公司就是比较“明目张胆”了一些。比如说,中国有赞(08083-HK)在自己的年会上公开提出要执行996。
更耐人寻味的是,事情传开之后,“有赞”CEO白鸦好像很开心的样子。他在朋友圈回应称,“几年后回头看,这次绝对是好事”。他的理由是,这样一来所有人都知道有赞的企业文化,想来的人就会谨慎了。
此外,更有人直接为白鸦帮腔。大意就是,当老板也不容易,坐在白鸦的位子上,大家也会考虑执行996的。如果可以,恨不得要求大家执行247模式,也就是7天24小时都在为公司,为企业的文化工作。
但是,这一切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可能不符合法律。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此外,《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只是不知道,有赞们如此高调要高996,究竟有没有上报批准?
必须要指出,如此大张旗鼓地搞996,是法律监管机制的缺位一种表现。产业升级的同时,为了更好,更规范地发展企业,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企业立法,特别是有法必依。
结语:
眼下,996已经演变成了内地互联网告诉发展下的“雾霾”。这股“雾霾”要得到治理,必须要首先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不管给不给加班费,996都不是一件值得反复鼓吹和骄傲的事情。因为,这样做涉嫌违法”。发展市场经济,不能脱离法律谈情怀。
总体来看,随着产业升级的逐步推进,企业发展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结构创新,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短期来看,996更像是一种被放大的企业焦虑,是企业面对发展放缓后的惊恐罢了。随着产业升级的进行,问题都会被解决的。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