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银行业的主要风险“敞口”在哪里?

日期: 2019-04-12 18:35
作者: 郑鹏超

银行业乃“万业之母”,其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给企业借贷、放贷,赚取中间的差价,给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这种商业模式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只要整个社会的经济持续繁荣,各行各业持续赚钱,银行业基本就是躺着赚钱。但这种行业也有很多避免不了的硬伤,例如,较高的经营杠杆考验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宏观经济波动周期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由于银行贷款涉及非常广泛,不管是投资者还是经营者,大家都很难量化银行业的风险;贷款的风险滞后性等等,导致银行业的未来看起来很美好,但又有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

今天我们重点来谈谈银行业面临的几个重要风险“敞口”在哪里?

其一、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上面我们已经简单提到过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的影响,长期看,只要GDP正向增长,银行业也会保持繁荣,但这也仅限于行业。

宏观经济长期看,大概率会保持增长,但这中间的波动会导致银行利润也有非常大的波动、甚至破产。

具体看,在一国经济体量小、GDP高速增长的时候,整个银行业都是欣欣向荣,规模快速扩张、利润快速增长、ROE持续优化。当然,每年也会有坏账发生,但由于实体经济都赚钱,破产的较少,银行的坏账自然也比较少,另外,银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本就比较少的坏账,看起来更少。

但是,经济若出现持续性的增速下滑,或者短期衰退,整个银行业都将会承压,原因也很简单,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意味者部分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企业将面临倒闭,市场对融资的需求也会低迷,银行规模扩张放缓,坏账攀升,进而使银行业进入新一轮低谷期,加上银行本身有很高的经营杠杆,就会导致部分经营不善、风控不严格的银行可能陷入“技术性”破产。

这种宏观性的风险,银行自身是没办法完全规避的,除非公司不在这张“牌桌”上玩。但银行可以通过对资产合理配置、以及审慎经营,弱化这种宏观性的风险,这就好比,我们谁都不知道风雨什么时候来,只有提前打造好方舟才是万全之策。

这也是巴菲特先生为什么强调,自己对经营不善银行的股权,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原因。

其二、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风险

这也是银行业面临的真正挑战、投资者投资银行类公司的真正风险。

不管大家在银行财报中看到的营收、利润、坏账、息差等等,都是管理层长期经营的结果,而银行业经营的高杠杆和业务复杂性更是不同于其他行业,对公司经营者的智慧和是否有一个审慎的企业文化都是非常依赖。

举例来说,大家都知道招商银行(600036-CN;03968-HK)是银行业中最优秀的公司,但是这种优秀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为在十几年前,银行业蓬勃发展,零售业务并不是特别赚钱的业务,招商银行坚持布局零售业务,在2013年之后,整个银行业坏账爆发,但零售行业的客户主要对标个人,违约率相对较低,另外,零售行业整体净息差较高,这就让招商银行拥有其他银行没有的优势,提前走出宏观经济所带来的阴影。

审慎的企业文化也是关键。高杠杆使银行的经营者要谨慎在谨慎,因为只要坏账出现总资产的5%上下,这家银行就陷入破产了,这使得银行的经营者需要把握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不能一味追求短期利益或者高收益,把资产放贷到一些风险较高的行业或个人。

而这种审慎经营习惯长期会形成企业文化,使企业可以基业长青。

最后,财华社不得不强调,以上我们所提到银行业的问题,都会在银行十几倍的经营杠杆下成几何倍数的放大。

银行类公司历年是港股百强研究中心榜单的“座上宾”,2018来整个银行业息差回暖、坏账企稳, 那么,2018年又有多少家银行会再次入选港股百强榜单呢?敬请密切留意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在深圳中洲万豪酒店举行的「港股100强」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