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早前建议收紧券商孖展借贷。据了解,该会目标是在今年首季发表有关指引的諮询总结,初步倾向将券商借出的孖展总额上限,定在其资本的5倍,以及拟设有6个月的实施过渡期。
证监会去年8月中发表諮询文件,建议7招收紧券商的孖展借贷,包括借出的孖展总额上限,定在证券行资本的2至5倍;个別孖展客户贷款不应多于券商股东资金的2至4成;每月进行压力测试;长期未清缴按金不能超过股东资金的两成至两成半,以及每年检讨抵押品扣减率一次等。諮询期已于去年10月结束。
市场消息透露,在收集及分析回应书后,证监会正准备制订最后定稿,最快3月底前发表諮询总结。根据諮询文件建议,业界可能需要在指引定稿后更新其风险管理及程序,实施时间表会有6个月的过渡期,因此市场预期有关孖展新措施最快或会在今年內实施。
諮询文件中最具争议的建议是就券商的孖展借贷总额“封顶”,市场普遍对此有保留,认为会限制券商经营孖展业务,尤其会影响资本金较少的中小型券商的经营环境。
对券商而言,自然希望争取最高的上限范围,但要留意的是这个只是参考指标,不是固定的“实数”,券商实际的孖展借贷上限与券商的流动资金状况及资本、孖展贷款组合的风险状况与当时的市况相称。举例而言,当孖展客户及抵押品的质素很差时,有关券商的孖展总额上限未必是5倍。
再者,有关孖展借贷新措施只是指引,并不是规则,而孖展借贷额亦会根据市况而有所变化。事实上,证监会建议券商应最少每年,以及在其流动资金、孖展客户的风险与市况出现重大变化时,检视有关借贷上限。
立法会议员张华峰表示,业界非常关注收紧孖展借贷,认为不应就孖展总额设上限,但若证监会坚持,有关上限水平最少应设在5倍,并直言若低于这个水平,业界不会接受。他指,因为“会好影响券商孖展生意,现时啲经纪佣已经好少,如果再唔畀券商赚番少少孖展借贷利息,业界生存空间会愈来愈细,甚至搵唔到食,届时就未必会有咁平静了!”
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会长王国安亦反对就孖展借贷总额设上限,直言近年很多细价股“出事”,很多券商其实已加强风险管理,根本不需要用硬性规定一个上限。若证监会过度收紧,只会令市场失去融资力度。
来源:东方日报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