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钧达股份(002865.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N型电池产能滁州基地及淮安一期产能已经建成投产,淮安二期正在建设中。目前公司产能满产满销,产能持续爬坡中。
6月12日,晶澳科技(002459.SZ)在互动平台表示,按照公司n型电池产能规划,今年三季度有36GW的n型电池产能陆续投产,同时还有20GW的n型电池项目在建,预计2023年末n型电池产能将超40GW。
在冉冉升起的光伏、风电、锂电等新能源赛道,上游新能源设备企业技术储备、业务发展更为外界瞩目。以光伏电池为例,当下光伏技术变革面临由P型电池转向N型电池(TOPCon、HJT、IBC)过渡阶段。2022年N型电池进入量产元年,头部公司将率先受益市场红利。
当前新技术渗透初期阶段,在技术产能方面布局领先的电池组件企业将能享受较强的技术红利,有望通过N型电池组件溢价获取超额利润及估值弹性,具备较好投资机会。而随着技术持续成熟加速释放,技术红利壁垒将一定程度弱化,技术红利会让利给下游带来光伏行业整体降本,此时设备、辅材公司是关注重点。
2022年1月26日,全球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688223.SH)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即突破千亿元大关,就在业界为此津津乐道之际,晶科能源的新产品N型电池也取得新的突破,一举打破传统P型电池效率的天花板。
2月15日,工信部发文称,2021年,全国光伏产业链供应链总体保持安全稳定,全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別达到50.5万吨、227GW、198GW、182GW,分別同比增长27.5%、40.6%、46.9%、46.1%。主流企业多晶硅指标持续提升,满足N型电池需求,硅片大尺寸、薄片化技术加快进步;电池效率再创新高,量产P型PERC电池效率达23.1%,N型TOPCon电池实验效率突破25.4%,HJT电池量产速度加快。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变化,光伏市场需求持续增加,202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超过284亿美元。
中来股份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08,494.59万元,同比增长46.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665.84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529.82万元,同比增长24.19%。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