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2月12日,央行发布公告,2025年2月14日(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25年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央银行票据。第二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3个月(91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400亿元,起息日为2025年2月18日,到期日为2025年5月20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第三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发行量为人民币200亿元,起息日为2025年2月18日,到期日为2026年2月18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以上两期中央银行票据面值均为人民币100元,采用荷兰式招标方式发行,招标标的为利率。
【财华社讯】1月13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绿色能源领域,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在绿色交通领域,我国铁道电力机车出口量连续5年保持增加;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热销海外市场,出口值首次突破4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把这些汽车首尾相连,可以从北京到罗马。
近日,宁德时代(300750.SZ)年度业绩报告出炉,“成绩单”可谓亮瞎眼,“宁王”的名号当之无愧。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09.17亿元,同比增长22.01%,实现归母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这也是公司收入首次突破4000亿元,净利润首次超过400亿元。
【财华社讯】香港交易所(00388.HK)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2023年沪深港通表现持续强韧稳健,北向和南向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別达人民币1,083亿元和311亿港元,为2023年带来22亿港元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债券通北向通2023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再创新高,达人民币400亿元,较2022年上升24%。ETP市场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上升近17%,达140亿元。
12月13日,据《科创板日报》讯,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今日公布。记者在国家医保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相应程序,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共新增126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1种,新冠、抗感染用药17种,糖尿病、精神病、风湿免疫等慢性病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15种(其中阿伐替尼片同为肿瘤用药),其他领域用药59种。同时,调出了1种即将撤市的药品。本次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谈判/竞价环节,今年有143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121个谈判或竞价成功,成功率为84.6%,平均降价61.7%,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与2022年基本相当。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
【财华社讯】建设银行(00939.HK)公布,2012年11月20日至22日,该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规模为人民币400亿元的次级债券。近期该行已取得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对赎回本期债券无异议的覆函。截至本公告日,该行已行使赎回权,全额赎回了本期债券。
3月25日,碧桂园与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签署4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分別签订了人民币200亿元《併购及保障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及人民币200亿元《住房按揭战略合作协议》。分析人士认为,优质金融资源正逐步向头部企业聚拢,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上所呈现的收併购机遇,获取更好的发展。
【财华社讯】易大宗(01733.HK)公布,集团预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录得收入不少于400亿元港元,纯利不少于33亿元港元,相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录得收入约220亿元港元及纯利约4.53亿元港元有大幅增长。
【财华社讯】海底捞(06862.HK)公布,相较集团截至2020年度的净利润约人民币3.10亿元,集团预期将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38亿元至人民币45亿元。对比2020年收入约为人民币286亿元,集团2021年收入预计超过人民币400亿元,增长超过40%。
【财华社讯】工商银行(01398.HK)公布,2022年二级资本债券(第一期)已于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完毕。债券发行规模为人民币400亿元,分为两个品种。其中,品种一为10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50亿元,票面利率为3.28%;品种二为15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10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发行规模为人民币50亿元,票面利率为3.60%。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