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华企业(600675.SH)以68.14亿元竞得第三轮集中供地出让面积最大的松江区广富林街道SJC10004单元2街区03-04、06-02、07-10号地块,斩获丰厚土储250,427.12平方米。这是自上海开启今年第三轮集中供地后,公司斩获的第二幅土地。
2021年,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定位之下,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到调控的“深水区”,继“三道红线”之后,又有面向银行的“两道红线”以及“两集中”供地政策的推出,给房企债务管控及融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2021年房地产行业总体上量价冲高回落,房企加速洗牌明显,部分房企由于无法快速反应,流动性危机如影随形,出现了债务违约等问题。然而,行业洗牌之际,碧桂园、万科、龙湖、保利等头部企业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龙头房企碧桂园,在销售端、融资端、资本市场表现及社会责任等方面,趋于全面领跑的态势。
10月14日,上海土地市场公布第二批集中供地成交结果,41宗地块成交总价约538.38亿元,平均溢价率3.35%,规划建筑面积401.06万平方米。统计发现,41宗地块中,征收安置房地块14宗、城中村地块2宗、租赁住宅地块7宗、普通商品住宅地块18宗。18宗普通商品房地块成交总额为450.06亿元,平均溢价率为3.87%,6宗地块触及中止价后进入一次性书面报价阶段,9宗地块底价成交。分析认为,土地市场降温主要是房企资金压力影响,银行贷款政策收紧、房企回款压力大、融资渠道收紧均增加了房企拿地的难度。因此房企拿地意愿受抑制,拿地更趋向于理性。
上海第二批集中供地参拍企业缴纳保证金今日截止,当局发出《通知》,宣布终止7幅住宅地出让,占今次集中供地27幅的25.9%。
随着多个热点城市进一步调整土地出让规则,土拍市场有望迎来实质性降温。日前,北京、武汉、深圳、成都、南京、杭州、广州、合肥、东莞等热点城市,先后发布了第二批集中供地公告或预告。多城公布的细则,对土地市场竞拍条件进行了调整,内容涉及建立竞买准入标准、调低溢价率上限、严格落实购地资金审查机制等,且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提出溢价涨幅不超过15%,不通过其他形式推高土地价格。据中指院数据,目前22个重点集中供地城市中,仅有3个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活动,另有14个城市变更了第二批集中供地计划。其中广州、苏州、深圳、天津、青岛、福州、 济南、重庆、合肥、南京、成都、沈阳已完成二次公告,将集中在9月、10月开始第二次集中供地。多位行业专家认为,此次地块溢价率的调整,将为房企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
我国房地产行业变天,但未能阻碍旭辉控股(00884.HK)的高质量增长趋势。近两年来,在“住房不炒”、“三道红线”、“集中供地”等多重严厉调控政策下,整个地产行业生产链面临较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房企面临政策转向、资金收紧、利润下降和转型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十分考验房企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定力。
第二批集中供地再起波澜,又一热点城市在出让前夕按下“暂停键”。8月18日,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发布公告称,终止挂牌第二批集中供应的31宗住宅地块,并将于8月31日之前重新公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深圳、青岛、天津、福州、济南、苏州、上海、杭州等8个热点城市延迟了第二批次集中供地。业内认为,多城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延期,应该与自然资源部近日召开闭门会议,并作出最新部署有关。
截至7月23日收盘,A股共有48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21家预喜,预喜比例为43.75%。其中,略增2家、扭亏7家、预增12家。机构研报显示,由于拿地毛利率未见企稳,短期开发类房企估值或仍将承压,后续关注二、三批次集中供地降温带来的开发类房企估值修复。相比开发类房企,更看好行业空间广阔、短期中报业绩有望高增的物管板块及商管板块。
截至6月18日,在期待与观望中,22个集中供地试点城市均已完成,首批“两集中”供地落下了帷幕。值得注意的是,首批“两集中”地块正式出让之中,房地产龙头碧桂园(02007.HK)在多个核心城市“两集中”供地中斩获不俗成绩.截至6月18日至25日,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上海的首批“两集中”地块正式出让中,碧桂园以低溢价斩获多块地皮,成为上海首批“两集中”供地主要赢家之一
刚获得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及深港通名单后,我国大型综合房地产开发商祥生控股集团(02599-HK)披露了优异的2020年成绩单,可谓是双喜临门。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