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科达制造(600499.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与国际及国內工业机器人品牌进行战略合作,未开展本体制造,主要聚焦于建材及锂电材料装备的工业机器人进行软硬件系统集成,近年来已成功实施了丰富的应用案例。目前公司已推出运输重载AGV、堆高式激光AGV、七轴机器人、机器人码垛工艺控制等,为下游陶瓷厂客户提供包装、仓储智能等解决方案。
4月19日晚间,杉杉股份(600884.SH)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84%;净利润26.9亿元,同比下降19.4%;扣非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23.53%。
融捷股份(002192)公告称,为进一步打通锂电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公司拟投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融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为准)。本次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旨在依托公司资源产业基础,助力公司推进锂产业链的深化发展,完善公司锂电材料上下游产业链规划,以及持续打造链条化的新能源产业格局。同时,有利于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2023年首月,新能源汽车“低迷”开局,动力电池以去库存为主,而上游锂电材料价格几乎全线下滑。在此情况下,市场观望情绪正逐步蔓延。
道氏技术(300409)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全力拓展新能源赛道,形成“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保持陶瓷材料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锂电材料逐渐成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业务。主要锂电材料产品是三元前驱体和钴盐。公司的钠离子前驱体已有几十吨的出货量。
A股中横跨新能源材料、医药、农药三大领域的公司并不多,永太科技(002326.SZ)是其中一家。这种策略的好处是可以见风使舵,抵御外部风险;不利之处是公司的精力被分散,很可能导致哪个都做不大。
化工与新能源材料端并没有清晰的界线,且二者有重叠交叉的地方,近年来,A股化工概念的上市公司中有不少切入锂电材料端的。比如,磷化工概念股切入到磷酸铁锂材料赛道就易如反掌,包括了川发龙蟒(002312.SZ)、兴发集团(600141.SH)、新洋丰(000902.SZ)、龙佰集团(002601.SZ)、司尔特(002538.SZ)、中毅达(600610.SH)等。
6月19日晚,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华友钴业(603799.SH)披露大手笔定增预案,拟进一步扩大产能。华友钴业为何选择在此时定增?公司在锂电池行业又有怎样的野心?而在前不久,公司刚刚“放弃”磷酸铁锂材料领域布局,又将如何与本次定增事件做综合解读?
一方面,一季度以碳酸锂、电解液为代表的锂电材料价格创历史新高,上游锂电材料企业受益于量价齐升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锂电池和整车生产商因为锂电材料价格暴涨,成本出现了不可控式上涨,企业盈利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下游厂商依然尽可能地提升出货量,进而出现了赚吆喝“不赚钱”的尴尬窘境。
4月19日,杉杉股份公布2021年年报,期內,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增长2320%。杉杉股份核心主业为锂电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內横跨正极、负极和电解液三大锂电材料的生产企业。于【资本力量之锂电企业|行业高景气!杉杉股份“抢滩”海外资本市场】中提到,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负极材料服务商,积极践行双碳战略,深度参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变革,公司负极材料人造石墨出货量全球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保持全球领先。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