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3月13日,央行网站发布,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新疆、厦门等省市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跨国公司企业跨境资金统筹使用。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集中比例;二是允许跨国公司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办理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集中收付业务;三是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收支业务;四是不涉及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的资本项目变更等业务可以由银行直接办理。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加力推进外汇领域制度型开放,加快推动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管理政策提质扩面,不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趋稳定,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平衡。8月份,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顺差153亿美元;同时,境内主体购汇节奏有所回落、结汇需求稳中有升,银行结售汇差额趋向均衡。在内外部环境持续改善的作用下,近期外汇市场预期更加平稳,市场交易保持理性有序。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向好。我国外贸发展态势持续向好,8月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环比增长11%;境外机构继续净增持境内债券,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保持稳定。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分红派息季节性回落,关联企业跨境融资趋于稳定。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3年5月份外汇收支形势答记者问表示,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5月份,银行结售汇、企业和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均呈现顺差,规模分別为33亿和19亿美元。综合考虑其他供求因素,境內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未来,随着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对我国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有关外溢影响将逐步减弱。同时,我国外汇市场呈现出韧性增强的新特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提升,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有望继续保持平稳有序。
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显示,2020年,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快速增长,在跨境收支中的使用比例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28.38万亿元,同比增长44.3%。报告认为,利率、汇率均在全球市场保持较强的稳定性,人民币“全球避险资产”的功能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境外主体和资金选择进入我国金融市场。
据新华社消息,伦敦金融城和中国人民银行欧洲代表处8日联合发布的《伦敦人民币业务季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伦敦人民币日均交易量超过780亿英镑(1英镑约合8.5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报告说,今年5月,英国的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量的44.46%。当月,英中之间的跨境收支达到约5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07%。
7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19年下半年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上半年,虽然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但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受此支撑,我国外汇市场保持稳定,跨境收支、境内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余额稳中有升。下半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但我国经济预期稳定、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外汇市场更加成熟理性、市场秩序保持良好,预计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仍将保持总体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境內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一是实行登记管理,境內上市公司及其外籍员工可凭业务登记凭证直接在银行办理相关跨境收支、资金划转及汇兑业务,无需事前审批。二是可由外籍员工自主选择参与资金来源。境內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所需资金,可以来源于其在境內的合法收入或从境外汇入的资金。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