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徽商银行(03698.HK)公布,初步测算,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资产总额突破人民币2万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增长约11.5%;营业收入超370亿元,同比增长约2.1%;净利润约159亿元,同比增长约6%;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不良贷款率约0.99%,较上年末下降约0.2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约286%,较上年末上升约14个百分点。
【财华社讯】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商业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申请及验收规定》答记者问。相较于实施统一风险权重的标准方法,高级方法允许银行使用内部模型、自行估计风险参数计量资本,能够提升资本计量的精细化程度。允许具备条件的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有利于促进银行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数据基础和质量,强化系统整合和自动化程度,形成基于风险量化的决策机制,促进银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同时,从单家机构来看,对于资产质量稳健、风险管理水平良好的银行,实施高级方法对资本充足率有正向作用。从银行业整体来看,由于实施机构数量有限,对行业资本充足水平不会产生显著影响。金融监管总局将做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收准备,结合银行的申请意愿、风险管理状况、系统建设水平及实际工作情况,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以“成熟一家、验收一家”为基本原则,全面落实验收要求,严格控制验收质量,合理把握验收节奏,稳妥有序开展验收工作。
【财华社讯】9月26日,据中国银行网站消息,中国银行研究院在京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关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24年三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总需求降温,总供给保持稳定。展望2024年四季度,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可能呈现总需求、总供给同步回落特征。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24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初步预计,三季度GDP增长4.8%左右。展望四季度,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将进一步巩固,全年有望实现GDP增长5%的目标。关于全球银行业发展形势,报告认为,全球银行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中国银行业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障自身经营稳健,规模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资产质量整体向好。此外,中国银行研究院还继续发布《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认为2024年上半年,长三角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展望四季度,在政策加力支持下,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预计达5.5%左右。
【财华社讯】兴证国际(06058.HK)公布,预期2023年度会录得税后纯利在5000万港元至6000万港元之间,相较2022年同期录得税后净亏损约2.97亿港元。扭亏为盈主要归因于集团财富管理、交易及投资收入等核心业务之收益增长,同时,日益提升的內部管理能力和审慎的风险管理措施,不断优化集团的资产质量,有效地降低了集团成本。
【财华社讯】中国华融(02799.HK)公布,于2023年11月15日,公司与中信集团及中信盛星(中信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据此,中信盛星有条件同意转让及公司有条件同意受让标的股份(中信盛星直接持有的中信股份1,457,422,158股股份),占中信股份已发行股份数量的5.01%。收购事项的总代价约为136.27亿港元。收购事项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中信股份5.01%已发行股份。收购事项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质量,优化产业布局,帮助公司改善财务状况,有效补充资本,增强可持续盈利能力,是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的重要举措。
近日,南京证券(601990)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稳定增长势头。据了解,南京证券资产质量保持优良状态,多项业务潜力持续释放,整体更加凸显稳健经营特色。
8月28日,渤海银行(9668.HK)公布其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计综合中期业绩。
3月29日,渤海银行公布其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经审计业绩。年报显示,2022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64.65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61.07亿元。
3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的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科学把握联合授信政策要求,加强信息共享,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效率,完善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同时,应当完善信贷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质量监测,扎实做好贷款“三查”,履行独立审查程序,不得盲目依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标准,也不得为争取客户放松风险管理要求,坚决避免过度竞争和“搭便车”“垒大户”等行为。
中国银行(03988.HK)是我国银行业的老前辈,公司于1912年成立,为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银行。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