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意见》明确,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实际需要,统筹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大对接融资支持。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搭建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库,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立足职能定位,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管理、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强化队伍建设等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质量。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融资支持。聚焦区域性生态环保项目、碳市场、资源环境要素、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多元化气候投融资、绿色消费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据央视新闻2月16日消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农发行全年投放绿色信贷4008亿元,支持绿色项目5540个,重点支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节能环保等六大产业。
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9月14日发布,关于《广东省深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达30万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达3万亿元,普惠贷款余额3.5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升,境內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500家,其中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500家;跨境资金流动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绿色信贷余额达3万亿元,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9月1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研究发展基于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范围,把生态保护补偿融资机制与模式创新作为重要试点内容。推广生态产业链金融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符合绿色项目融资特点的绿色信贷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和机构发行绿色债券。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参与生态保护补偿。
9月1日,海南发布《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把绿色金融纳入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基于知识产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抵质押品的绿色信贷产品,拓展绿色企业和项目抵质押品范围。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推动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突出差异化发展定位,连接全国碳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
【财华社讯】贵州银行(06199.HK)公布,,为更好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服务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本行于7月11日正式发布《贵州银行绿色金融战略规划(2021-2025年)》及《贵州银行“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与行动》。
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金融支持碳中和圆桌”上表示,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纳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的范围,并且将创立支持碳减排的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更多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金融支持碳中和圆桌”上表示,金融机构目前需要披露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绿色金融债,报告绿色信贷的使用情况和投向。“未来我们还将分步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统一披露标准。”
12月9日,央行易纲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视频演讲时表示,人民银行将以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今后,在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要保证绿色金融支持目录中的项目在支持其他环境目标的同时,不损害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我们将通过修订国内标准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国内外绿色金融标准的趋同。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上海地区绿色信贷经验成果交流会,会议强调,各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机制,优化绿色资产配置,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动力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加强绿色信贷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助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