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11月25日,香港特区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今日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签署《关于香港氢能发展和应用的合作备忘录》,以加强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应用示范、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合作备忘录》內容包括进行氢能产业技术交流及经验分享;中石化在环保署的已修复堆填区用地兴建制造绿氢的示范系统,生产绿氢供本地使用,以促进香港氢能发展及推广氢能应用普及化;中石化亦会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加强有关氢能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全球安全使用氢能的发展趋势。
4月17日,亿华通(02402.HK)(688339.SH)A股及港股股价均迎来大涨,A股股价尾盘录得涨停,H股股价涨势更为雷厉,一度高见50港元/股,较昨日收盘价29.05港元,增幅达72.1%,创上市以来新高。截至收盘,港股亿华通收涨17.38%,报34.1港元/股。消息面上,四川省研究进一步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工作会议16日召开。会上,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氢能产业已然成为实现能源低碳发展的关键途径,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我国,得益于政策与资本的持续赋能,氢能产业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并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速度。其中,制氢环节作为关注度最高的环节,备受瞩目。
氢能是世界公认最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随着“双碳”目标时间节点临近,加快氢能产业化布局已成为全球共识。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国内绿氢项目进展很快。正在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指出,绿色氢能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同时氢能产业也面临挑战。
3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探索氢储能等试点应用。加强与国內外风光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和国家级化工生产基地合作,引导氢储能产业链企业参与绿氢及绿色甲醇生产基地以及甲醇、液氢、液氨、有机溶液等储运基地建设,推动新型储氢技术与传统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链耦合发展。探索利用汕头、阳江海上风电资源,江门、肇庆等风光资源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等生物质资源生产绿氢,在石油化工园区、港口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等推动氢储能等试点应用。
5月,上海莒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天使轮融资,由联想之星领投。公司负责人表示,莒纳科技致力于电催化材料科技创新和技术产业应用,希望与电解槽厂商一同,推动制氢环节的降本增效,助力绿氢制备的大规模商业化进程。
国家电投微信号发布,日前,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主持召开氢能产业工作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要在总结以往工作进展的基础上,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要求,分析研判氢能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发挥好国家电投在新能源制氢、氢燃料电池技术自主化、“绿电—绿氢—绿氨”协同消纳示范应用等方面的优势,将氢的制储运用作为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加强资源协同联动,实现能源时空转型和区域平衡,推进实现碳中和。
4月7日,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加快突破新型催化、绿色合成、功能-结构一体化高分子材料制造、“绿氢”规模化应用等关键技术,布局基础化学品短流程制备、智能仿生材料、新型储能材料等前沿技术,巩固提升微反应连续流、反应-分离耦合、高效提纯浓缩、等离子体、超重力场等过程强化技术。聚焦重大项目需求,突破特殊结构反应器、大功率电加热炉、大型专用机泵、阀门、控制系统等重要装备及零部件制造技术,着力开发推广工艺参数在线检测、物性结构在线快速识別判定等感知技术以及过程控制软件、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等控制技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609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有序推进兼并重组、横向联合,提高集中度、加强资源掌控能力、聚集低碳发展合力、共享低碳发展技术;积极推进产业融合、纵向延伸,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生产要素流通、能量梯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能源共享、全生命周期角度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循环经济效应,有序推动全产业链协同降碳。高耗能企业要抓住低碳发展带来的机遇,在降碳的同时形成新业务模式和增长点;加快推动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和突破,如低成本高安全地制备、储存和运输绿氢,在重点领域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加快突破碳中和关键材料、仪器装备、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瓶颈。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