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2023年生物科技行业的资本寒冬之后,2024年该行业迎来了复苏阶段。尤其是在政策暖风及美联储降息周期打开之下,市场预期迎来破冰,不少生物科技股迎来上涨。
美东时间11月12日,再鼎医药(ZLAB.US)大跌6.85%,百济神州(BGNE.US)则下跌5.56%。
7月30日,香港证监会发布,早前提出研讯程序后,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裁定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前执行副总经理胡锦诚曾就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熙)的股份进行內幕交易,并饬令他交出接近300万元的非法利润。
进入7月,正值酷暑之际,然而,在资本市场中,众多生物科技股却似乎并未感受到夏日的热烈,反而如同身陷寒冬,正经历渡劫时刻。
7月9日,生物科技股荣昌生物(688331.SH)的A股放量暴跌,截至收盘,录得19.99%跌停,创下了年内最低的股价,报收28.85元/股,总市值157.04亿元。维康药业(300878.SZ)、香雪制药(300147.SZ)、首药控股(688197.SH)、智翔金泰(688443.SH)等纷纷跟着下跌。其港股的荣昌生物(09995.HK)也跌20.27%。
刚刚!港股生物科技股康方生物(09926.HK)股价突然之间闪崩。
自2023年以来,港股市场的生物科技企业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不少公司的股价遭遇了大幅下挫,跌成了渣。
在第18A章刚推出的那两年,凭此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被视为是港股市场的“明星股”。然而,关注度给了,资金支持也给了,但生物科技板块的盈利情况始终不见实质性好转,投资者的耐心逐渐被消磨一空。再加上,受加息等因素的影响,近两年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偏紧。叠加之下,生物科技股大多处于漫漫“熊”途之中,股价“腰斩”的比比皆是。
2023年,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股大多表现不佳,就连百济神州(06160.HK)、君实生物(01877.HK)这样的龙头也未能逃过下跌的命运。反倒是6月29日上市的新股来凯医药-B(02105.HK)表现亮眼,在2023年大涨了超60%。不过,好景不长,进入2024年以后,来凯医药突然“变脸”,股价一路急跌,根本不带回头的。至1月30日,其股价在一个月内已经跌去逾78%,相当惨烈。
2023年,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股遭遇普跌,好在业绩面释放了些许“暖意”。中期,已有康方生物(09926.HK)、和铂医药-B(02142.HK)、诺辉健康(06606.HK)等7家公司宣布期内实现盈利。在近期,和铂医药-B则率先发布了2023年度盈喜公告,吸引了一波关注。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