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后首个交易日,大消费板块中三胎概念股再度走强,皇氏集团、贝因美、金发拉比、爱婴室均连续涨停。
财华社3月6日讯,中泰国际在今日晨讯的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全国“两会”设定5%经济增速目标及4%赤字率,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延续“高质量发展”框架,以财政扩张、产业升级、消费提振与民生保障多维协同托底经济。财政政策力度空前,赤字率创历史新高,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专项债分别扩容至1.3万亿和4.4万亿,重点用于基建投资、地产收储及地方化债。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财华社讯】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进一步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是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确保项目符合“两重”性质,同时在完善项目投融资机制、健全项目运行管护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进展和创新突破。二是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资。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并优化支持范围,聚焦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领域项目,持续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用好“正面”“负面”两张清单,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效益。此外,还将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官。三是高水平调动社会投资。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滚动接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筛选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深化投贷联动合作,推动更多PPP新机制项目落地实施,更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REITs市场扩围扩容,通过这些举措,持续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其他发展中的问题。
债市“疯牛”仍未停下脚步!12月16日,债市全线走强。Wind数据显示,10年期“24附息国债11”收益率下行5.75bp,盘中续刷新低至1.705%,迫近1.7%关口;30年期“24特别国债06”下行5.5bp,报1.9525%。
11月1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落细。截至10月30日,汽车以旧换新平台累计收到报废更新补贴申请167.6万份,1631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2403万台。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用好用足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资金,优化工作流程、加快拨付进度,让消费者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
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地方提升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直接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地方自主提升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商财政部综合各地区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汽车和家电保有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对各地区支持资金规模。各地区要重点支持汽车报废更新和个人消费者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产品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促进智能家居消费等。
7月17日,财政部拟发行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四期)(30年期)。本期国债为3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550亿元,不进行甲类成员追加投标,票面利率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本期国债自2024年7月25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1月25日(节假日顺延,下同)和7月25日,2054年7月2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发行使用为投资增长提供了资金保障。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效应是今年投资工作的一个关键。有关部门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资金,合理安排发行、使用进度,推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为推进投资领域提质增量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比全部投资快1.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5%,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7.4%。目前,2023年增发国债1.5万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
近日,财政部发布2020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将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2.6万亿元,助企纾困成效显著。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