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12月19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12月18日发布《中国內地及香港新股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前景展望》。由于对整个资本市场更严密的监管,以及包括国务院新“国九条”在內的资本市场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生效,令到2024年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活动显着落后于2023年。随着监管机构继续以潜在发行人的质量为先、支持科技创新行业,及鼓励企业以并购重组为产业整合升级,预计2025年A股上市的新股发行数量及融资规模均会比2024年稳中有增。在迎来1只超大型新股上市,以及美联储进行过去四年以来首次减息和內地推出经济刺激方案后,香港新股市场在2024年9月起开始回升。预料当美国再次减息和內地推出更多经济刺激措施后,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动力将会增强。中美贸易安排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开征的关税和中国经济表现将为影响市场投资意欲、流动性及上市情绪的主要因素。估计至2024年底时,A股市场将会有101只新股融资680亿元人民币,相对2023年则有313只新股上市融资3,563亿元人民币。
据机构数据显示,3月和4月全球IPO规模约为250亿美元,约等于年内头两个月IPO规模的两倍。其中,亚洲的IPO活动尤其活跃,4月份该地区交易所占新股发行总量的近80%。
2月2日,上交所技术服务微信号发布,根据全面注册制相关工作安排,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计划于2月2日起开放全天候测试环境,供市场机构进行联调测试(联调测试期间提供若干次新股发行,具体信息将通过上交所技术服务群公布),2月27日至3月10日开展全天候专项测试,3月18日开展第一次全网测试。后续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一次全网测试和一次通关测试,具体以后续通知为准。
中概股腾讯音乐娱乐集团(NYSE:TME)也不日将登陆港股。本次腾讯音乐将以介绍上市方式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与资金募集。采用相似上市路线回归港股的中概股企业还有贝壳(02423.HK)、蔚来(09866.HK)等。
本周的一只新股发行(01月04日),阿里网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7.15%),投资方有阿里、小米这样的产业巨头,也有红杉、高瓴等知名投资机构。从发行价格看,其也是2022年首只百元新股(发行价为164.54元/股),这就是在科创板上市的翱捷科技(688220)。公司是国内稀缺的无线通信平台型芯片企业,主营业务是提供无线通信、超大规模芯片的平台型芯片。作为新年首只百元新股,会是“大肉签”吗?实际上,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9月后),新股破发的现象频频上演,A股打新生态正在悄然生变,“无脑打新”时代不再。投资者在打新之时要参考新股基本面等多方面因素,可以从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在行业中所占的地位、拥有的核心技术、经营模式等多角度分析。我们一起看看翱捷科技的各方面因素,是否具备“肉签”的潜质。
12月21日,香港交易所2021年回顾中提到,2021年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较去年增加32%,而衍生产品市场的日均成交量则较去年增加3%。在新股发行方面,香港交易所的新股市场今年仍然非常活跃,尽管新股数目和集资额较2020年的高位有所回落,截至12月17日共有92只新股上市,首次公开集资额达3189亿元。其中有54家是新经济公司,包括32家医疗保健及生物科技公司,占期內香港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的86.6%。
12月6日,科创板新股东芯股份(688110.SH)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结果公告,确定此次的发行价格为30.18元/股,发行数量约为1.11亿股,全部为新股发行,无老股转让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基金二期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
11月份第一周(11月1日-5日),13只新股“排排坐”等待着投资者申购。但近日来新股上市后接连“破发”(跌破发行价)的现象,让习惯“打新”就赚钱的投资者们开始茫然。数据显示,从10月22日中自科技上市开始,新股破发情况就逐渐蔓延开来:10月25日凯尔达、可孚医疗上市破发,10月26日中科微至上市破发,10月27日新锐股份上市破发,10月28日成大生物上市破发,10月28日戎美股份上市破发,10月29日深城交上市破发!9月18日询价新规实行以来,新股发行市盈率普遍较高,超募现象普遍。“未来打新收益下滑是大概率事件。”证券业专家提醒投资者,投资者打新前要多“做功课”,做好基本面研究。
过去,打中A股新股,犹如中了彩票,被视为“稳赚不赔”的投资。正因如此,“祝你中新股”、“祝你新股连中”……等祝语,成为不少人投资祝福语。
瑞斯康集团(01679.HK)公布,建议每持2股者可认购1股新股,发行最少5.91亿股;供股价0.208元较昨日收市价折让0.48%。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