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发布关于理性选择贷款产品的消费提示。近期,部分银行机构推出“气球贷”“轻松供”等新型房贷产品,加上“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常见的房贷组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灵活的住房按揭还款方式。在此,深圳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根据产品特点、结合自身需求理性作出选择。不同产品各有优劣,“气球贷”“轻松供”等新型产品的前期还款金额较低,但中后期将大幅增加,有的甚至需要一次性偿还全部本金,虽然减轻了前期的资金压力,但要求消费者在未来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相较而言,“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传统产品前期还款金额较高,但支出预期更加清晰稳定。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请结合产品特点以及自身资金状况、偿还能力综合决策。另外,不同还款方式产生的利息数额不同,消费者可以计算对比各款产品所产生的利息成本,择优选择。当发生纠纷,可以寻求调解组织帮助,切勿听信“债务免除”“征信修复”等虚假广告宣传。
中国人民银行联同香港金管局1月24日公布六项深化香港和內地金融合作的政策措施。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介绍,“三联通、三便利”六项措施涵盖跨境投资、征信、理财、置业、数字金融多个领域,相信这些举措将实实在在地满足业界和市民的需求。在涉及“三联通”方面,当中两项是有关债券通的进一步发展。过去数年,随着债券通机制不断优化升级,內地债券已成为国际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重点,是开发內地债券的担保品功能,便利国际投资者盘活持仓,灵活管理流动性。
香港金管局联同中国人民银行1月24日公布六项深化香港和内地金融合作的政策措施,包括:1.将在内地发行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纳入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的合资格抵押品名单;2.进一步开放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回购业务,支持所有已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包括「债券通」投资者)参与债券回购;3.发布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实施细则;4.在大湾区实施港澳居民内地购房跨境支付便利化措施;5.推动跨境征信合作,便利企业跨境融资;6.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香港跨境试点。
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稳步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扩大金融业对港澳开放,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深化务实合作。做好“债券通”之“南向通”,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提速。探索在大湾区内符合条件的区域试点开展跨境征信合作,建立粤港澳征信产品互认机制,提升跨境融资信用服务能力。支持港澳金融机构在大湾区内地依法依规展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在内地发行金融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
近日,“郑好融”平台上线一周年暨百家金融服务港湾集中授牌仪式在郑州中原龙子湖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各银行、企业代表等两百余人齐聚仪式现场,把脉助推“郑好融”平台生态发展进阶。郑州银行(002936.SZ,06196.HK)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飞作为金融机构代表在会上发言,行长助理李磊代表郑州银行与郑好融征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国家外汇局党组召开扩大会。会议强调,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坚持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推动优化金融机构体系,督促金融机构专注主业、提质增效,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提高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市场韧性,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完善广泛覆盖、高效安全的现代支付体系。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进中国征信市场发展。
日前,旷视借贷评估标签产品正式上线朴道征信,纳入朴道征信个人征信产品服务体系。此次产品上线是AI技术在征信领域深化应用的一大成功实践,也是双方在战略合作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生态融合的关键里程碑。未来,双方将在依法合规、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实现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与发展。
人民银行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拓宽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发行债券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及产品评估体系,支持盘活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鼓励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队伍,改善对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征信服务。
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就《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通过直播、自媒体账号、互联网群组等新型网络渠道营销金融产品,营销人员应当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并具备相关金融从业资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在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小程序、自媒体名称中使用“金融”“交易所”“交易中心”“信托公司”“理财”“财富管理”“财富投资管理”“股权众筹”“贷款”“资产管理”“支付”“清算”“征信”“信用评级”“外汇(汇兑、结售汇、货币兑换)”等金融相关字样或者內容,应当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或金融信息服务业务资质。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办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指,省级政府要在充分利用现有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征信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统筹建立或完善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结合实际建立相关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依托已建成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横向联通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有关行业领域信息系统,纵向对接地方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做好衔接。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