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2022年,全国所有地市要印发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中央预算內投资支持和引导,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带动地方政府基建投资和社会投资。公办托育机构收费标准由地方政府制定,加强对普惠托育机构收费的监管。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完善婴幼儿照护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加快制定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12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基本形成。到2025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房子、教育和医疗是摆在很多年轻家庭面前的三座大山,也是天然的“避孕药”。教育作为养育的一部分,在其中影响十分重大。生育不难,养育难,因为从学前教育开始一直到上大学这12年期间,孩子的教育经费是非常非常大一笔家庭开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其中,2020年,出生人口数量为1200万人,相比2019年的1465万人减少了265万人降幅约1
新华社报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中信证券认为,已上市机构或面临退市风险。未来K9学科类培训机构或将进入长时间强监管时代,无论是经营或资本化均被限制,学前教育和高中学培训,料会出现一定程度监管风险。
据央视新闻消息, 10日上午,教育部在京召开第四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十三五”期间,我国学前教育强化了公益普惠属性。教育部负责人介绍,全国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园整改1.95万所,新增普惠性学位400多万个。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3.4%,比2015年提高8.4个百分点。普惠园覆盖率达76.01%,比2016年提高8.7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经各地测算,今年全国总体上能够实现85%的普及目标和80%的普惠目标。
【财华社讯】中国枫叶教育(01317-HK)目前在中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的26座城市提供K-12教育。公司副总裁任鸿鸽表示,目前公司也已进入新加坡市场,未来有计划在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市场。早前国务院颁布《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民办幼儿园不允许具备营利性。公司首席投资官李永涛表示,学前教育并非学校发展重点,目前共有超过5000名幼儿园学生,其收入贡献占比仅为2%。
据发改委网站10月24日消息,发改委印发《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带动作用和地方政府引导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着力增加 3 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拟在全国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 方案提出,支持在新建居住区等配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新建、改扩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学前教育机构等通过
国是直通车讯,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表示,在民办园就读的孩子约占57%,民办园收费是否规范合理,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推动各地在科学核定办园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普惠性民办园的收费指导价,规范非营利性幼儿园的收费,加强监管,抑制过高收费。
中新社24日讯,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学前教育入园幼儿1863.91万人,比上年减少74.04万人,下降3.82%;在园幼儿4656.42万人,比上年增加56.28万人,增长1.22%。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