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3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的通知。其中提到,扩大对象范围。将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对象由小微企业扩大至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等个人;提高授信额度。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的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单户授信额度由3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给予单户授信额度最高1000万元;降低利率水平。在符合风险定价原则和监管合规要求的前提下,原则上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4%、最低可至2.9%。
今日(2025年3月14日)在大金融板块带动下,沪指冲击3400点,人工智能AIETF(515070)持仓股寒武纪-U大涨超4%。人工智能AIETF(515070)盘中大涨超1.2%,成交额突破8000万。
【财华社讯】2月26日,为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的《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关于修订〈《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要求,对港澳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有关事项进行明确,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主要内容为:自2025年3月1日起,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不再执行“最近一年末总资产不低于二十亿美元”的规定。制定《通知》是金融监管总局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内地保险公司吸引港澳优质金融机构投资入股,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也有利于深化与香港、澳门的开放合作,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1月23日,港股三大指数继续调整,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0.4%,国企指数跌0.18%,恒生科技指数跌1.43%。
不知不觉间,2024年已悄然离去。去年全年,沪指上涨12.67%,深成指全年上涨9.34%,创业板指全年上涨13.23%,而科创50指数则全年上涨16.07%,涨幅居首,背后也体现出资本市场对于科创强国的认可。
【财华社讯】12月13日,央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2028年和2035年养老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从支持不同人群养老金融需求、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健全金融保障体系、夯实金融服务基础、构建长效机制等五方面提出16项重点举措。《意见》指出,要聚焦不同老龄群体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服务,支持备老群体做好养老资金储备和财富规划,针对农村养老需求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完善金融支持银发经济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扩大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投放,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一、二、三支柱,进一步推进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创新,加强养老金融产品设计和投资管理,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加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加大对涉老非法金融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完善制度保障,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强化货币政策、保险监管、融资配套、税收优惠等方面政策支持,强化统计监测和效果评估。
【财华社讯】10月22日,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21日出席活动致辞表示,在金融领域,财库局一向重视金融创新,在Web3以及人工智能盛行的新世代,数码转型、金融科技是企业寻求突破的出口。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是全球十大金融科技中心之一。我们一直与各金融监管机构合作,采取多管齐下措施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包括推展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数字人民币及“数码港元”等,完善金融基础建设。为了进一步为业界提供保障与发展并行的环境,《施政报告》亦提到,财库局即将会发表金融市场应用人工智能的政策宣言,并会进一步完善虚拟资产交易规管、发展区块链数码资产货币生态系统、以及推动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及数码货币生态系统。
【财华社讯】9月25日,据综合开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消息,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4日在韩国釜山联合发布“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6)”。该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等方面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了评价和排名。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上海、深圳、法兰克福。香港在经历了连续四期排名落后新加坡之后,本期终于超越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三,与新加坡的得分差距扩大至2分,并与排名第二的伦敦仅差1分,反映出顶级金融中心的整体格局虽然较为稳定,但竞争异常激烈。深圳排名上升2位,再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十强行列。
4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其中提到,优化制造业信贷结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明确支持重点和任务目标,推动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制造业发展,持续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加强对制造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增加信用贷款投放,降低对抵质押物的依赖。加大对制造业首贷户的支持,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发挥行业带头作用,深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积极对接制造业重点领域项目信息,做好项目签约和信贷投放工作。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