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全球领先。铝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力争国内铝土矿资源量增长3%—5%,再生铝产量1500万吨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铝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30%以上,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清洁能源使用比例30%以上,新增赤泥的资源综合利用率15%以上。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突破一批低碳冶炼、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和高端新材料,培育铝消费新增长点,基本满足重大工程、重点型号产品需要。展望2035年,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引领全球铝工业发展。铝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及布局进一步优化,参与全球铝产业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大幅增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发展局面全面形成。
3月7日早盘,半导体ETF(512480)盘中溢价频现,获资金积极布局,截至10:27,该基金成交额已超5亿元,成分股复旦微电、颀中科技、扬杰科技、艾为电子涨幅居前。
【财华社讯】1月21日电,捷昌驱动(603583.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机器人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公司主持的浙江省2024年度“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高推力密度电动线性致动器关键技术研究,主要进行人形机器人用线性执行器关节的研发并产业化。目前项目进展顺利,相关大、中、小三款线性执行器关节样机制作已初步完成,处于样品测试和工艺完善阶段。(2)公司与浙江灵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浙江灵捷机器人零部件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灵巧手、关节模组及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相关业务,包括关节模组、空心杯电机、微传动部件及电机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目前Dexhand系列灵巧手产品已发布,并已经开始销售。
【财华社讯】12月26日,孚能科技(688567.SH)在互动平台表示,在半固态电池方面,公司即将量产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采用新型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池电解质涂覆和致密化技术,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量密度达330Wh/kg,快充能力超过3C,循环寿命超4000圈,获得了高端乘用车和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客户认可,已完成DV与PV测试,准备小批量量产。在SPS大软包电池方面,公司SPS大软包动力电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关键技术参数(成组效率、体积比能量密度等)取得较大提升,成本显著降低,公司SPS产品可兼容各种电芯材料和各类电池形态,具备低成本通用生产能力,公司赣州新能源、广州基地均为SPS产能,目前公司SPS产品已获得吉利、广汽等车企新产品定点,已顺利装车吉利雷达。在钠离子电池方面,公司与江铃集团新能源合作的钠离子电池纯电A00级车型易至EV3于2023年底正式下线,是全球首款交付的钠电车型。技术路线上,公司钠离子电池采用层状氧化物+硬碳的技术路线,产品性能优异。除层状氧化物路线,公司也在开发普鲁士蓝、聚阴离子等其他技术路线。
11月5日,据《科创板日报》讯,在第七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表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一是强化创新合作,支持国内外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组建良好的创新体,深入开展技术和人才的交流合作,共建开源社区,共研高质量的算法,共享高价值的数据集,合力推动大模型的关键技术研发;二是强化产业合作,通过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以人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进产业的部署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测试验证、生产制造等工业场景的应用,合力构建安全稳定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此外,还要加强与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共同来研究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化的战略、政策、规则;并强化治理合作,深入践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在一带一路、金砖等合作机制下,与各国的交流治理实践经验,打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10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创新重大机遇,重点强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产业,持续推进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关键技术领域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二是强主体,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建立全国统一、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打造一批能力强、活力足、潜力大、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企业。三是强应用,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广智能制造参考指引,推进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四是强生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分类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供给企业和产品解决方案,构筑产业生态竞争优势。
9月12日,海光信息(688041.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DCU产品已得到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的认证,并推出联合方案,打造全国产软硬件一体全栈AI基础设施。公司持续看好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也将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加大对这一领域的研发投入,充分利用公司在DCU领域的研发成果,突破海光DCU研发关键技术,完善DCU的生态系统,以创造良好业绩回报投资者。
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7个部分。
6月26日,据《科创板日报》讯,在MWC24上海展上,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推进5G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系统布局5G轻量化、5G-A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加快推进商用的部署,深入开展6G关键技术的研发,为6G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赵志国还提到,要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等通信设施的建设部署,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大力推进算力的互联互通,优化算力资源的合理化布局;面向工业制造、能源、矿山等产业,打造一批产业带动力强、应用模式成熟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加速复制推广,积极赋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序推动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等技术部署应用,更好匹配万物互联、高端制造的场景。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