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全球领先。铝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力争国内铝土矿资源量增长3%—5%,再生铝产量1500万吨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铝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30%以上,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清洁能源使用比例30%以上,新增赤泥的资源综合利用率15%以上。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突破一批低碳冶炼、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和高端新材料,培育铝消费新增长点,基本满足重大工程、重点型号产品需要。展望2035年,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引领全球铝工业发展。铝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及布局进一步优化,参与全球铝产业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大幅增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发展局面全面形成。
【财华社讯】截止发稿,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跌3.53%,报4.1港元。消息面上,该公司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营业收入约30745.6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减少4.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03.13亿元,同比减少16.8%;基本每股收益0.415元。拟派末期现金股利每股0.14元(含税)。2024年油气当量产量515.35百万桶,同比增长2.2%,其中,境內原油产量254.00百万桶,同比增长0.9%;天然气产量14,004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7%。
【财华社讯】3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1—2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7.3亿立方米。
【财华社讯】3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原油生产基本稳定。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油产量3504万吨,同比下降0.2%;日均产量59.4万吨。原油加工增速加快。1—2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11917万吨,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日均加工202.0万吨。
【财华社讯】3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原煤生产增速加快。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7.7亿吨,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97万吨。
【财华社讯】3月11日,据中汽协公布,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3万辆和212.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4.1%和12.2%,同比分别增长39.6%和34.4%。1至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5.3万辆和45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3.1%,汽车产量增速较1月扩大14.5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扩大13.7个百分点。
【财华社讯】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财华社讯】长城汽车(02333.HK)公布,于2025年2月,汽车销量总计77,883台,同比增加9.65%;汽车产量总计74,861台,同比增加20.81%。首两个月,汽车销量158,816台,同比减少9.28%;汽车产量157,370台,同比减少0.3%。2月海外销售31,068台,1-2月累计销售59,084台。 2月新能源车销售15,121台,1-2月累计销售37,384台。
【财华社讯】3月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发布,《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实施。目标到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含深度”进一步提升,产业生态持续丰富,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人工智能终端企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产量突破1.5亿台,在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在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养老、智慧政务等领域打造60个以上人工智能终端典型应用场景。
【财华社讯】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了2025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标:供应保障能力方面,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稳步提升。煤炭稳产增产,原油产量保持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油气储备规模持续增加。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10.6万亿千瓦时左右,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新进展。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发展质量效益方面,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保持合理水平。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保持合理水平,光伏治沙等综合效益更加显著。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