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场IPO,笔者认为中微半导体(以下简称“中微半导”)在12月29日首发上会值得关注。据上交所网站12月22日以及公司于当日同步公告消息,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定于12月29日上午9时召开2021年第101次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项。本文所说报告期以招股书为准,具体为2018、2019、2020年及2021年1-6月(上半年)。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推出专为高性能Mini LED量产而设计的Prismo UniMax™ MOCVD设备,该设备在帮助LED芯片制造商提高产能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中微公司Prismo UniMax™ MOCVD设备已收到来自国內领先客户的订单。
2019年12月6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微公司及公司全资子公司南昌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累计获得政府补助款项共计2441.12万元。根据有关规定,上述政府补助资金中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为2441.12万元。
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将在上交所正式亮相,他们分别是华兴源创、睿创微纳、天准科技、容百新能源、杭可科技、光峰科技、澜起科技、中国通号、福光股份、新光光电、中微半导体、交控科技、心脉医疗、乐鑫信息、安集微电子、方邦电子、瀚川智能、沃尔德金刚石、南微科技、天宜上佳、航天宏图、虹软科技、西部超导、铂力特增材技术、嘉元科技,其中大部分的企业财华社前期均做过分析。
悉数A股上市公司股价的变动,我们发现情绪对于股价的涨跌做了很大的贡献,如霍华德马克斯所言,市场的运动就像钟摆,把最中间的那一刻看做市场合理的估值水平,但是钟摆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左偏就是右偏,“正常时刻”的占比少的可怜。
6月26日,上交所网站信息显示,科创板拟上市公司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提交注册。
中泰证券发表研报指,半导体进入政策、基本面等新纪元。中美贸易问题大背景下凸显国内半导体水平的现状,但从华为海思的崛起、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科创板的推出,中泰认为国内半导体将迎来较好的成长十年,近几年陆续上市半导体公司也说明行业的利润盈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虽然2018年以来受短期供需周期以及宏观事件等影响,但国内半导体未来从弱到大再到强的决心和逻辑没变,且2020年中泰预计随着5G、AI、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爆发,半导体业绩和估值等将迎来戴维斯双击。中泰重点推荐设计的国产替代:推荐圣邦股份、兆易创新、汇顶科技、韦尔股份以及设备领域的国产替代如北方华创、精测电子、中微半导体等。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11日公布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总额达645.3亿美元,年成长14%,创历史新高水平。韩国蝉联最大市场,2018年的销售金额177.1亿元。中国大陆首次超越中国台湾,以131.1亿美元的成绩首度跃升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且年增59%,成长幅度也最大。 分析认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集中度高,国内自给率仅有5%左右,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随着半导体制造向国内转移,及国内新建大量晶圆厂,半导体设备需求将持续旺盛。此外,随着科创板的开板,中微半导体等业内多家优秀公司上市有望提升行业整体估值。
3月27日,上海监管局披露显示,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接受海通证券、长江证券上市辅导。公司拟变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板块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据悉,中微半导体主要从事半导体设备的制造、销售业务,公司在等离子刻蚀机、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等方面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在全球可量产的最先进晶圆制造7纳米生产线上,中微半导体是被验证合格、实现销售的全球五大刻蚀设备供应商之一,与泛林、应用材料、东京电子、日立4家美、日企业一起为7纳米芯片生产线供应刻蚀机,并进入到5nm工艺设备研发阶段。
据上海证监局官网最新披露,中信证券于1月10日与澜起科技签订了《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辅导协议》。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科创板进展顺利,稳步推进,近期将就具体内容征求意见。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科创板出台越早越好。 A股上市公司中,中原高速(600020-CN)间接参股澜起科技;此外,公司还间接参股中微半导体。华西股份(000936-CN)在互动平台上表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公司控制的上海华伊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对澜起科技投资金额为2.63亿元,持股比例为2.11%。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